沈哲子
虽然心内有所不忿,但郗鉴也不得不承认沈哲子这问确点中核心。
江北军镇权力本就极大,其实类似互市贸易,在彼此和平对峙时候直都在私底下进行着,包括荆州也是如此。不过真正大规模、摆在台面上通商,谁也不敢公然去做。因为这是绝对犯忌讳,中兴以来,建康朝廷始终不与刘、石通使,至于民间公开互市通商,更是想都不要想。
他是深知沈家在时局中拥有能量之大,如果沈哲子这里敢于大规模去做,那徐州追随其后自然也不会有什大问题。当然,他之所以动念如此也绝非全为私欲,此前大战中,他是由衷羡慕淮南屡建大功。而徐州军表现之所以不好,除各部不协调之外,也实在是在军用方面远不及淮南军丰厚,因而在制定起什军事行动来,难免畏首畏尾。
郗鉴也想获得个稳定钱粮来源,用以打造支强军。徐州基础较之淮南本就深厚得多,如果有充足钱粮,整合出支强大军队,来日并逐向北,绝不会再让淮南专美于前。
可问题是,如果真要大开边贸,他能不能够镇压住那些军头从而掌握主导?要知道那些军头们,不独有着各自独立部曲军队,还有着规模不小荫蔽人口,无论生产还是作战都有着极大自主权。反而是他这个刺史,难以两者兼顾,总不能让军队卸甲归于屯垦生产,如果他这里不能有个稳定货源,那他存在只能是那些军头们保护伞,对于实际所得利润,是很难有更大染指。
而且,如果真如沈哲子所说,那些军头们控制不住贪欲,私自扩大交易尺度。旦事态扩大不可控制,朝廷首要问责自然又是他这个刺史。到那时候真是好处别人领,黑锅他来背。
念及此,郗鉴更加感觉到背靠个强大宗族好处。他们高平郗氏虽然也是北方旧望门户,因其个人时誉之高,南来时身边聚集起数量不菲追随者,正因为此才能后来居上,虽然南渡得晚,但却通过手中掌握流民力量得以入朝跃居那些早渡人家之前。继而又通过从建康朝廷所获取到大义名分,回归徐州节制众军头。
但这些力量,都是借势得来,并不是他本身所有。旦其势不在,其人便要被打落原形。
反观吴兴沈家,本就是江东等豪宗,如今又是跃成为执政门户。有江东源源不断补助,沈哲子完全不受地方乡宗牵制,淮南那些乡宗门户更是被收拾得野地鹌鹑般。如果再通过海运将吴中丰富物产与淮南紧密联合起来,军势自然更强,所得又何止加那简单!
“江东地狭民寡,根基浅薄,中原虽然多有动荡,但毕竟旧基仍在。若是完全循于旧途,重屯自补,想要重归故国,实在不算容易。边镇开市,取补于外,这是势在必行。但等既然身领王命,自然也要铭记,即便是要均输互补,也是为王事复兴,不可本末倒置,全逐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