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也多作于邺城,表现文人间互相关心、互相慰勉情谊。这类诗在表现上或直抒胸臆,或以景传情,语言平易中见隽美,质朴中见清丽,颇见特色。
抒情小赋写作也在这时期呈现出空前繁荣局面。国赋体文学鼎盛于两汉,当时流行于赋坛是所谓散体大赋,主要以京邑繁华、宫苑富丽、山川广袤、物产丰饶、田猎壮观为表现对象,内容比较单调,形式上也有些缺陷,如结构板滞、文字奇僻、铺张堆砌、形成定格、层层因袭等。作为大赋反动,抒情小赋早在西汉时即已出现,但数量不多,且在相当长个时期内未形成独立体制,不少赋家其代表作仍是那些鸿篇巨制,小赋对他们说来不过是偶尔为之,聊作消遣。到建安时期,经过邺下文人共同努力,抒情小赋数量大大增加,并且在许多方面呈现出崭新面貌。如题材大大扩展,不再像大赋作者那样把视野局限在帝王生活宫廷林苑之中;抒情性大大增强,不再像汉大赋那样繁采寡情,缺乏个性;体制长短随意,但大都十分短小,有甚至只有寥寥数行,不再像汉大赋那样铺张扬厉,形成定格;语言明白、通俗、流畅,不再像汉大赋那样好用生僻之典、晦涩之字,等等。这些变革标志着抒情小赋成熟和赋体文学发展新阶段,具有转折、开拓意义。
有趣是,这些抒情小赋不少也是命题共作产物。铜雀台建成后,曹操曾先后两次率曹丕、曹植等登台,使各作《登台赋》。据《古文苑》卷七章樵注引挚虞《文章流别论》,曹操有次外出打猎,曹丕及众文士跟随,曹丕命陈琳、王粲、应玚、刘桢作赋以记之,结果陈琳作《武猎》,王粲作《羽猎》,应玚作《西狩》,刘桢作《大阅》,四赋各有所长,而以王粲所作为最好。除出猎赋外,在今存赋作中,《寡妇赋》、《出征赋》、《浮淮赋》、《愁霖赋》、《大暑赋》、《喜霁赋》、《蔡伯喈女赋》、《出妇赋》、《神女赋》、《节游赋》、《止欲赋》、《迷迭赋》、《玛瑙勒赋》、《车渠碗赋》、《弹棋赋》、《槐赋》、《柳赋》、《鹦鹉赋》等,都是两人或两人以上共作,其中《大暑赋》还是五人共作。《寡妇赋》除曹丕、曹植、王粲共作外,还有位不知姓氏丁廙妻(作丁仪妻)也参加进来作篇。命题共作地点,主要是邺城,有时也在行军途中,如陈琳《神女赋》云:“汉三七之建安,荆野蠢而作仇。赞皇师以南假,济汉川之清流。感诗人之攸叹,想神女之来游。”可见这篇陈琳、王粲、杨修、应玚均有同题赋作于建安二十年(216)从征吴国途中。这些赋作或表现从军征战生活和感受,或抒写对种种不幸社会人生同情,有还表现男女之间爱慕之情。大量咏物之作,虽不免缺乏充实内容,但大都有所寄寓,或多或少表现作者对时世、人生某种看法,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