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事人,允许他们改过自新。这既是种瓦解和争取袁氏集团余党策略,同时也包含着不算历史旧账、切“向前看”用意,与“自建安五年以前,切勿论”精神是致。
建安十年九月,曹操又下过道《整齐风俗令》:
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闻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义,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吾欲整齐风俗,四者不除,吾以为羞。
这道手令也是在平定冀州之后下。冀州是袁氏势力老巢,长期分裂割据结果,形成种很坏社会风气,人们往往结党营私,排斥异己,颠倒黑白,甚至连父子兄弟也彼此各树党援,互相诋毁。曹操引用几件汉代史实,来说明当时“以白为黑,欺天罔君”恶劣风气。直不疑,西汉文帝时为郎,官至中大夫。朝中有人毁谤他说:“不疑状貌甚美,但无奈他与嫂子私通。”不疑听说后辩解说:“根本就没有兄长!”既无兄长,哪来嫂子?第五伦字伯鱼,东汉光武帝时为淮南国医工长。随淮南王入朝,光武帝同他开玩笑说:“听说你做官,动手打岳父。有这回事吗?”第五伦回答说:“三次娶妻,妻子都是没有父亲孤女。”王凤字孝卿,西汉成帝舅父,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子弟满朝,专断朝政,遭到不少人指责。谷永想要依附王凤,上奏章吹捧,把王凤比作周宣王大臣申伯。王商字子威,西汉成帝时任丞相,为人忠直,但遭到王凤排挤。大中大夫张匡为迎合王凤,上书诬陷王商“执左道(邪道)以乱政”。上述问题,既有社会伦理道德方面问题,也有政治品质方面问题,但其共同点都是不实事求是,有甚至到荒谬绝伦地步。这样诽谤、诬陷,小则可以冤枉好人,搅乱人心,大则可以搞乱朝政,给国家利益造成损失,非同小可。曹操是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因此下定决心整饬,“四者不除,吾以为羞”,表现不达目决不罢休精神。这不仅是为净化社会风气,实际上是还带着清明政治考虑。
曹操还下过道《清时令》:
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
反对“私结好于他人”,实际上就是反对拉帮结伙、结党营私。从“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两句不难看出,曹操反对“阿党比周”、“私结好于他人”目,不仅仅是为净化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更重要是为让大家尽心力于国事,树立朝廷权威,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曹操这样考虑,是服从于他统全国大目标,对于防止新分裂割据局面出现是有积极意义。
此外,曹操平定冀州后还曾下令不准报私仇,禁止大操大办丧事,违者概以法律制裁。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