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主张采用“计牛输谷”办法,即按屯田民使用国家耕牛多少,来确定不同租额。这个办法已经定下来,并开始付诸实行。但枣祗经过反复考虑,觉得这个办法不妥,认为如按这个办法,收成好年份也只能按原来定额收租,国家并不能增加收入,而收成坏年份,国家还不得不减免,对国家太不利。主张实行“分田之术”,根据每年实际收成,按定比例收取租谷,丰收多收,歉收少收。枣祗向曹操反映这意见,建议重新考虑,但曹操认为已经做出决定,丰收年成也用不着再改变。枣祗仍坚持自己意见,次又次地去找曹操,曹操终于犹豫起来,于是就让枣祗去同尚书令荀彧商议决定。
荀彧为此专门召开讨论会。在会上,军师祭酒侯声说:“按照租用官牛头数收租,是为扩大官田着想。如果按枣祗意见去办,对官家有好处,对屯田民却没有好处。”荀彧听,也犹豫起来,觉得两种办法都有道理。因为按牛收租办法,由于规定租额是不变,屯田民为增加收获,就会扩大种植面积,开垦荒地,增加官田;如实行按产量分成收租办法,收成增加地租也要跟着增加,对增加国家收入又确实有利,但屯田民不能完全占有自己增产所得,就会失去扩大种植面积积极性。荀彧时难以作出最后决定,会议只好不之。
于是,枣祗又去找曹操,非常自信地坚持自己意见。曹操终于被他说动,最后采纳按产量分成收租办法。按照这个办法,屯田民用官牛耕种,要将收成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自己只得百分之四十;如果用自己牛耕种,收成则各得百分之五十。
就这样,经过番紧锣密鼓准备之后,屯田制度正式推行。广漠荒凉原野上,出现处处农耕人群,在兵荒马乱岁月中,掀起个农业生产热潮。
三“克定天下”之业
曹操在许下屯田初期,并不强求扩大耕地面积,而是强调精耕细作,务求多有收获。各屯以种植黍、粟、麦为主,但因当时正值连年荒歉之际,为救急,曹操也曾下令种植稗子。稗子是种叶子像稻、果实像黍米年生草本植物,产量较高,每顷可收二十斛,每斛可磨米三四斗。粮荒缓解之后,屯田土地上间或有种植桑、麻。
功夫不负有心人。许下屯田第年,即获得收谷百万斛好收成。初战告捷,振奋人心,曹操立即下令推广屯田,在各郡、国中都设置屯田官,不几年这些地区都积贮粮食,不少粮仓被装得满满。曹操征伐四方,般情况下不用再为缺粮发愁,也不用再为转运粮食操心。
几年后,曹操让司空掾属国渊主管全国屯田事宜,国渊多次陈述利弊,选择合适土地安顿屯田农民,根据人口多少设置屯田官,宣布对屯田官考核办法,调动屯田农民积极性,只用短短五年,就使粮食产量大增,将屯田事业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