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4」朱本思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顼,亦有良知否?”先生曰:“人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真知:若草、木、瓦、石无人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体,其发窍之最精扈,是人心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责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气,故能相通耳。”
「275」先生游南镇,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276」问:“大人与物同体,如何《大学》又说个厚薄?”先生曰:“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隔要薄手足,其道理合如此。禽兽与草木同是爱,把草木去养禽兽,心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至亲与路人同是爱,如箪食豆羹,得则生,不得则死,不能两全,宁救至亲,不救路人,心又忍得:这是道理合该如此。及至吾身与至亲,更不得分别彼此厚薄。盖以仁民爱物皆从此出,此处可忍,更无所不忍矣。《大学》所谓厚薄,是良知上自然条理,不可踰越,此便谓之义:顺言个牒理,便谓之礼;知此条理,便谓之智;终始是这个条理,便谓之信。”
「277」又曰:“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之是非为体。”
「278」问:“天寿不贰:”先生曰:“学问功夫,于切声利、嗜好,俱能脱落殆尽,尚有种生死念头毫发挂带,便于全体有末融释处。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悾至命之学。”
「279」友问:“欲于静坐时,将好名,好色、好货等根,逐搜寻,扫除廓清,恐是剜肉做疮否?”先生正色曰:“这是医人方子,真是去得人病根,更有大本事人过十数年,亦还用得着。你如不用,且放起,不要怍坏力子!”是友愧谢。少闲曰:“此量非你事,必吾们稍知意思者为此说以误汝。”在坐者皆悚然。「280」友问功夫不切。先生曰:“学问功夫,已曾句道尽,如何今日转说转远,都不着根!”对曰:“致良知盖闻教矣,然亦须讲明。”先生曰:“既知致良知,又何可讲明?良知本是明白,实落用功便是;不肯用功,只在语言上转说转楜涂。”曰:“正求讲明致之之功。”先生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