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借用法国柔琏“第四堵墙”概念来划分“幻觉”内外,使上述提炼获得个形象化概念依托,精确而又有力度。
三、以打破“幻觉”和“第四堵墙”来引出布莱希特,使这位德国戏剧家“创新功能”上升为“历史断代功能”。
四、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来标志二十世纪人类三个戏剧观,理论气度广远,道前人所未道,却非常切合戏剧实际。提出至今,国际上未见重大异议。
五、以三大戏剧观过渡到“写意戏剧观”,是个重大美学创造。现在,已经成为戏剧界种通用工作用语。这在现代文艺理论建设上,是个奇迹。
鸟瞰世界,概括世界,又被世界接受,这样理论成果,历来罕见。
野。上海报纸,更愿意报道北京焦菊隐,更愿意报道越剧、沪剧、淮剧,这些实在有待于黄佐临先生指点后才有可能脱胎换骨地方戏曲。
真正国际等级艺术巨匠在做什?想什?匆匆街市茫然不知,也不想知道。
正在这时,由政治狂热和自然灾害共同造成大饥荒开始。上海,座饥饿中城市,面黄肌瘦。
在饥荒中,还会有像样艺术行为吗?谁也不敢奢想。
完全出乎人们意料,九六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北京份报纸发表黄佐临先生长文《漫谈“戏剧观”》。虽然题目起得很谦虚,但这是座现代世界戏剧学上里程碑。突然屹立在人们眼前,大家都缺少思想准备。
记住,九六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这是天上哲学之神、艺术之神都在低头注视中国、注视上海日子。
实在想不起,几十年来,全中国艺术理论,不,全中国所有文化理论,有哪项成果,能超过它。
问过很多文化人、理论家。他们想好久,找好久,排好久,最后都摇头,说:“确实找不到项。”
那,又要提醒大家,就在这个日子两个星期之后,九六二年五月九日,上海另位文化巨匠巴金,将有个发言,题为《作家勇气和责任心》,针见血地指出阻碍中国文学发展主要障碍是“棍子”。实践证明,那是对“w.g”灾难预言。
九六二年晚春季节,上海显得那光辉。
这篇文章所建立思维大构架,与当时当地文化现实完全格格不入,却立即进入国际学术视野。
这正像,狮王起身,远山震慑,而它身边燕雀鱼蛙却完全无感。
须知,当时多数中国文人,还在津津乐道阶级斗争。如果要说戏剧观,也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并已经简称为“香花”和“毒草”。因此,对于黄佐临先生用浅显白话文写出来文字,读起来却非常隔阂。
那,不能不以国际学术标准来审视他当时理论成就。
、以“造成幻觉”和“打破幻觉”来概括人类戏剧史,是种化繁为简高度提炼,属流理论成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