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特别想说又不愿多说,是作为文化创造者苦恼。
问他:“你在创作过程中遇到最大苦恼是什?是剧作等级,演员悟性,还是摄影师能力?”
他说:“不,不,这些都有办法解决。最大苦恼,是遇到不懂艺术审查者和评论者。”
他所说“不懂艺术”,想很多*员是不太明白其中含义。他们总觉得自己既有名校学历又看过很多中外电影,还啃过几本艺术理论著作,怎能说“不懂艺术”呢?
其实,真正艺术家都知道,这种“懂”,是创造意义上而不是学问意义上。
那种象征气氛。
那些年谢晋,大作品部接着部,部部深入人心,真可谓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云蒸霞蔚。
就在这时,他礼贤下士,竟然破例聘请个艺术顾问,那就是比他小二十多岁。他与父亲同龄,又与他女儿同龄。这种辈分错乱礼聘,只能是他,也只能在上海。
那时节,连萧伯纳嫡传弟子黄佐临先生也在与们起玩布莱希特、贫困戏剧、环境戏剧,他应该是祖父辈。而学生们,也已成果累累。八十年代“四世同堂”上海文化,实在让人难以忘怀。而在这“四世同堂”热闹中,成果最为显赫,还是谢晋。他让上海,维持段为时不短文化骄傲。
从更广阔视角来看,谢晋最大成果在于用自己生命接通中国电影在九四九年之后曲折逻辑。不管是幼稚、青涩、豪情,还是深思、严峻、浩叹,他全都经历,摸索,梳理。
那是对每个感性细节小心翼翼捧持,是对每个未明意涵恭恭敬敬地让它保持未明状态,是对作品有机生命不可稍有割划万千敏感,是对转瞬即逝个眼神、道光束震颤性品咂,是对那绵长多变又快速运动镜头语汇感同身受,以及感同身受后气喘吁吁
他不是散落在岸边片美景,而是条完整大河,使沿途所有景色都可依着他而定位。他是脉彩色光缆,为很多并不彩色历史过程提供审美可能。
想,当代中国电影艺术家即便取得再高国际成就,也不能轻忽谢晋这个名字,因为进入今天这个制高点那条崎岖山路,是他跌跌绊绊走下来。当代艺术家长辈,都从他那里汲取过美,并构成遗传。在这个意义上,谢晋不朽。
四
谢晋聘请做艺术顾问,旁人以为他会要介绍当代世界艺术新思潮,其实并不。他与最谈得拢,是具体艺术感觉。他是文化创造者,要是现场设计,而不是云端高论。
们也曾开过些研讨会,有理论家在会上高谈阔论,又明显地缺少艺术感觉。谢晋会偷偷地摘下耳机,出神地看着发言者。发言者还以为他在专心听讲,其实他很可能只是在观察发言者脸部肌肉运动状态和可以划分角色类型。这好像不太礼貌,但高龄他有资格这样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