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号区域
黑人肮脏,有臭味,物理层面共事不愉快
121
123
142
(引自克莱默)
表9说明“社会感知”中呈现出有趣趋势。在1号区域中,居民与黑人接触更多,但针对黑人身体肮脏、行为恶劣或传播疾病抱怨并不多。在5号区域中,居民几乎没有任何能够使他们增强对黑人解接触,这种刻板印象却更为常见。
5号区域
自发表达反黑人情绪居民百分比
64
43
27
住区域里实施隔离是否合法。最高法院1948年裁决激化这问题:“限制契约”——土地所有者禁止东方人、黑人、犹太人或其他少数群体进入他们房屋条款——不能得到美国法院强制执行。
所有这些限制都尖锐地提出同个问题,即混合居住(各少数群体杂居)相较于隔离居住(各少数群体分开)会增加还是减轻偏见。无论是出于强制还是自愿形成隔离居住,都会导致其他许多方面隔离。这意味着孩子们就读学校中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与自己相同内群体。商店、医疗设施、教堂方面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隔离。社区活动也是以本民族为主,无论在其范围还是目方面都缺乏公共性。跨种族友谊会难以形成,甚至不可能存在。如果个群体(通常是黑人)被迫居住在过度拥挤贫民窟,疾病和犯罪发生率就会陡增。黑人生来就是罪犯、滋生疾病,以及其他带有贬低意味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都是他们被隔离至贫民窟结果而非原因。这都是隔离居住所导致情形,而人们往往将这些都归罪于种族特质。
隔离显著提高群体可识别度;它似乎使群体显得更大,更有威胁性。哈勒姆已经是世界上黑人群体规模最大、密度最高聚居区——但是即使如此,生活在哈勒姆黑人数量也不及纽约总人口百分之十。如果他们随机分布在整个城市,人们并不会感受到被处于扩张、危险“黑人群体所环绕”。
在隔离区域边界处,可能会爆发严重冲突。种族,bao动最有可能发生在这交界点(第4章)。尤其是当少数民族正在通过日益增长人口扩张时候。在芝加哥“黑人带”南部边缘,随处可见黑人导致不少问题。克莱默(B.M.Kramer)发现白人态度受黑人“入侵”现象是否切近所影响。11
这名研究人员划出五个区域,1号区域是日益扩张黑人社区与外界接触点,5号区域则与该点距离较远(2~3英里)。表8显示人们与黑人运动所在区域距离越近,越易于表现出敌意。
表9居民所给出驱逐黑人理由百分比
1号区域
2号区域
3号区域
4号区域
14
4
总人数
118
115
表8在5个区域内自发表达反黑人情绪居民
1号区域
2号区域
3号区域
4号区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