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德鲁伊(Druid),在凯尔特神话中,是个能与众神对话特殊阶级。
[10]咕噜(Gollum)原名史麦戈(Sméagol),是英国作家J.R.R.托尔金(JohnRonaldReuelTolkien,1892—1973)作品中虚构角色,在小说《霍比特人》里首次登场。
[11]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是威廉·布莱克画中人物,是古巴比伦王。
[12]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亦译为彼埃罗·德拉·弗朗西斯卡(PierodellaFrancesca,?—1492),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画家。
都用脚来表决,所以无法常常得到和他们争讨快感。这是其。其二是这样艺术学院总依靠兼职教师热情来营运,学院记录课数,支付薪酬,薪水却并不高。所以,如果兼职教师不愿来,学生们就无课可上,学生无课可上,学院也没钱可赚。”
“这在哪儿都是样,”弗雷德丽卡说,“至少,这里是饶有生气。”
[1]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MarshallMcLuhan,1911—1980),亦译为马素·麦克鲁汉,加拿大著名哲学家及教育家。
[2]托马斯爵士(SirThomasBertram)是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人物。
[3]欧文·威廉姆斯(OwenWilliams,1890—1969),英国工程师和建筑师。
[4]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Pevsner,1902—1985),是位英国籍艺术史学家,尤其专注于建筑史,他最著名著作是46卷《佩夫斯纳建筑指南》。
[5]艾瑞克·吉儿(EricGill,1882—1940),英国雕塑家、字体设计师、石匠、版画复制者。
[6]此句出自阿尔加侬·查尔斯·斯温伯恩1866年诗作《珀耳塞福涅花园》(TheGardenofProserpine)。
[7]该诗是威廉·布莱克长篇诗画《耶路撒冷》(Jerusalem)第73帖中内容。
[8]哥贡诺扎(Golgonooza)是威廉·布莱克长诗《耶路撒冷》个意象,是布莱克创造个表意文字,明显对应于启示录之后新世界,即新耶路撒冷,是座“艺术之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