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笑道:“那敢情好,臣等与圣上相伴日子更长。”勋贵武将们都兴致勃勃地附和起来,赞成朱高煦这干。
朱高煦说道:“回京后与大伙儿再商议。”
若不迁都、只设陪都,那确实省钱。现成燕王府修缮下就能作为皇城,无非再修几座官署、任命些北直隶六部五寺*员,与大规模迁都比起来便是九牛毛。
待有北平作为陪都,朱高煦之前设想、九边东段兵制革新,也有就地决策统管机构和人员。
朱高煦心头也慢慢舒畅些,事情千头万绪,他总算想法子慢慢理出条线来。
朱高煦顿时相信,事情大半是成。
回到王府旧院时,天色已日渐黯淡。旧院之前几近荒废,平日只有负责打扫看守奴仆,自然没有专门报时人,不过看光线、此时差不多已快酉时。
朱高煦没有和后妃们起用膳,又在前院里叫来随行勋贵和文武,君臣同吃晚饭。
酒过三巡,朱高煦便开始与大伙儿谈论起来,他用随意口气道:“考虑到北面防务,北平布政使司着实是要紧之地。”
“圣上说得是,当初太宗本想迁都哩。”邱福附和道。
现在朝中勋贵,除建文旧臣瞿能盛庸平安等人,“靖难功臣”和“伐罪功臣”大多是在北平发家武将,所以迁都北平事,勋贵们大多是愿意;但不迁都他们也没甚不满。毕竟京师繁华,大伙儿又在京师重新置产业。
不过大部分文官,显然是不想迁都(燕王府干文官谋士,因为站错地位,在“伐罪之役”前后倾力支持高炽,武德初是最先被清除势力)。朱高煦刚登基时,为节省开支,便暂时中止迁都各项事宜。当时几乎没人反对,便也是这样道理。
邱福声音又道:“这几年朝廷缓过劲来,圣上还想迁都北平吗?”
朱高煦摇头道:“朕在黄河边上说过话,将来繁荣得靠水运,外面海运、内陆河运。咱们大明属火相,却得靠水。大江下游是处好地方,大江既连接许多内地水系,又离海面不远。以目前帆船吃水深浅,下游很多地方都可以停靠海船,能建立不少港口。所以从长远看,此时不迁都可能更好。”
他想想又道:“然而北平可以作为九边大部中枢,若没有这样个中枢城池,北面难免头重脚轻。因此朕正想升北平布政使司为北直隶,北平城为北京,作为大明辅都。在此地设置中央官署,到时候咱们君臣北上巡狩,时不时就能来住阵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