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这类事情太放在心上。尽管他承认这种现象是因为圣人存在而传递吉兆,但他想对徽宗强调,前朝皇帝都叮嘱大臣不要针对吉兆上疏,因为最好不要过于自信,而要认为目前还未臻于完美:“甘露降,醴泉出,麟凤至,朱草生,理之自然,物之遂性耳。佞人乃谓之祥瑞,称颂归美,以骄帝王之心,祖宗所以戒之。”[24]
而陈瓘则采用另种策略,他在奏疏中说:“伏闻车驾将幸蔡王外第,都下之人老幼相传,欢呼鼓舞,愿瞻天表。人心所归,于此可见。”让老百姓面睹圣颜是没有问题,但应当是为值得事情,比如为百姓祈福。如果徽宗不谨慎话,人们就会传言说他只对吉兆感兴趣,那“天下之人将有不远万里而献芝者矣”。[25]
那,这些奏疏对徽宗产生什样影响呢?它们似乎并没有使他认识到,奏告征兆只是浪费时间或精力。相反,徽宗似乎已经养成对于吉兆奏报兴趣,希望以此来逆转他听到所有凶兆。
景灵宫
哲宗葬礼后不到五个月,向太后驾崩(1100年正月十三日),皇宫不得不再次举行大型葬礼。太后葬礼程序要比哲宗葬礼简略很多,也许部分原因在于她被安葬在神宗陵墓间侧室内。陵墓方面工作从1101年二月十九日开始,灵柩于1101年四月十七日送到陵墓旁,下葬时间在1101年五月初六。[26]
在哲宗驾崩年后,仍有些与先帝去世相关事情悬而未决。首先是为他在景灵宫布置供奉灵位。景灵宫是摆放皇室祖先塑像地方。在徽宗时代,在皇宫之外,开封主要有两个地点供奉皇室祖先——太庙供奉是刻有祖先名字和尊号木牌,遵照儒家经典中规定礼仪祭拜,而景灵宫奉祀则是之前皇帝和皇后彩塑,遵守道教礼仪。[27]这个供奉塑像宫观与传统礼经没有联系,完全是宋代创新。宋朝初期,皇帝将父母画像摆放在京城周围十几座寺观之中,让那些道士与和尚为他们祈祷。真宗发现宋朝创始人是玉皇大帝/黄帝后裔,便将这两位尊为圣祖,在皇宫正南面为他们修建座很大宫院,即景灵宫。后来,这座宫院内又供奉几位皇帝塑像,但都没有形成系统制度,直到1082年,神宗决定把宋朝所有皇帝和皇后塑像都集中在景灵宫奉祀。这样,景灵宫面积必须扩大,为此花费十二万贯,补偿那些房屋被占用老百姓。[28]
景灵宫扩建工程于1082年完工之后,所有前代皇帝、皇后坐在龙椅上粉彩塑像都被供奉在那里。按照族谱顺序,所有殿堂分为三个级别。首先是供奉圣祖大殿,中间是六个大殿,分别供奉先前五位皇帝、太祖与太宗父亲,第三等级有五个大殿,供奉先前五位皇帝皇后(英宗皇后,也就是神宗母亲,当时仍然在世)。供奉每位皇帝殿内有三座塑像:皇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