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节),受引进来采集树液工人,转而尝试清除林地开垦耕种。森林土壤浅薄,原有树叶浓密林木提供落叶以填补流失土壤,砍掉林木,迅即造成生态灾难。
咖啡业为期更久繁荣,为巴西庞大大西洋森林带来更惨重伤害(见本章第1节)。当地人砍倒林木开辟农地,首先用以种植木薯,后来用以种植咖啡,造成严重土壤流失问题。但罪魁祸首不是无知。技术愈落伍农民,带来伤害反倒愈小。真正灾难来自现代咖啡农和他们铁路,铁路使再深森林都变得可以进入,把土地变成商品。
巴西土地最初看似开发不尽,投资巴西者往往是与当地雨林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对当地原住民和雨林共生方式几无解外国人。因而,在巴西,土地开发或许特别罔顾当地人和当地生态福祉,但管理更良善企业,依旧无法免除这难题。事实上,现代经济开发观根本和生态稳定无法并存。
分工和专门化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但专门栽种特定种作物,与生物多样性背道而驰。失去生物多样性坏处之,就是使生态系经不起外来冲击。作物标准化(从数百个品种小麦或稻米中挑选出些来栽种),也是现代经济发展要素之,因为只有可互换产物可以在未见实物情况下交易(见6.4节),而这种标准化作为也降低生物多样性。
更根本问题在于自新古典经济理论问世以来,该理论直抱持某种“劳动价值论”,也就是认为某物价格取决于将该物送到市场所需劳动时间多寡,取决于借由运用该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所放弃掉生产量(或其他好处,例如休闲)。其实,在李嘉图(DavidRicardo)之类经济学家正式提出这观念之前,它已见于洛克哲学作品、笛福《鲁滨孙漂流记》之类英格兰经典名著里,关于“自然状态”和财产源起种种看法中(马克思主义作为这些经济学理论以外主要替代解决方案长达百年,但在这领域里,它完全不是扮演替代解决方案角色,因为它抱持种特别严苛劳动价值观,证明“自然免费馈赠”之遭到悲惨低估有其道理)。但这往往与们所认为物品天然固有“价值”相冲突:少有人认为红杉价值可借由砍掉红杉劳动量来充分估量。与此同时,们归之为“天然固有”价值,往往是由们自己好恶而非科学法则所决定。不管红杉有何优点,从严谨生物学观点,很难解释为何棵古老雄伟红杉比两棵较年轻红杉来得好:事实上,较年轻、生长较快红杉,提供“森林服务”反倒更多,例如为空气提供氧气。将某地评估物品价值社会、文化法则代之以全球性法则,或许后果非常严重(如本章几个例子所显示),但们至少知道如何以生态学用语或经济学用语,去描绘、比较“事前”和“事后”特点;但们拿商品在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