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侯用力搀扶,公仲连这才起身道:“君上,若当年晋阳不能守三年,韩魏可有机会听先公襄子唇亡齿寒之言?”
赵侯摇头,公仲连又道:“当年晋阳宫室四周遍生蒿、柘可做箭矢,城墙砖石中藏有粟米可为粮食。若没有民众拉弓,箭矢可能飞到智伯军中?”
赵侯又摇头。
公仲连道:“如此,行
晋阳之战,既是赵氏立国之战,也算是决定之后战国数百年命运场大战。如果韩魏两家不反水,智伯干掉赵氏,晋也就不存在三分,三晋合,天下无敌。
这些都是赵氏之孙所熟知事,赵侯回道:“这是知道。”
“居首者,唇亡齿寒之语。此四字,使得韩、魏背盟,军中杀死智伯。”
“居次者,晋阳城坚固无双。城墙有米、宫室有柘,城高墙固、武备充足。”
“居末者,于晋阳行仁政,使得民不叛赵,纵悬釜而炊,亦无怨言,三年不能破城,终于等到韩魏背盟。”
晋阳之战,是赵襄子之后赵国国君谈论国事所绕不开个地方。
公子章父亲,得以被封为赵侯,赵氏强盛就源于晋阳之战。
之后赵襄子无恤认为自己继承违背宗法制,从长远角度考虑赵氏存亡,将国君之位传给自己兄长孙子,而赵侯之父赵籍正是赵襄子兄长那脉。
当时赵国情况只怕比之现在还要复杂几分,赵武侯临死之前,想要封公子朝为代君,也正是出于当年事考虑。加上原本历史上赵武灵王想要将赵国分为二利用代国法理这些事,都和当年赵襄子灭代而封伯鲁之子于代扯不开关系。
如今赵侯所怨怒,正是出于当年晋阳战和现在邯郸被围区别。
公仲连原本在床榻上休息,即便赵侯走进来也不曾见礼,此时听到赵侯话,竟然奋力从床榻上爬起。
赵侯大惊,起身相扶,连声道:“这是何故?难道有什不对地方需要您这样来劝谏吗?”
公仲连手臂被年轻赵侯搀起,却仍旧用力,说道:“君上前几日说,魏人出兵干涉,不以为意。君上前几日说,公子朝反叛、阙与君等众人皆反,亦不以为意。”
“然,君上今日说起晋阳之事,作为臣子,不能够不劝谏您错误。”
“君上以为,晋阳之战,行仁义之政民之效死为三依之末,这是不能不劝谏。”
按他所想,邯郸作为自己封地,论及自己所实行政策,比起当年晋阳来说,要仁义多。
可是自己做这多,邯郸民众却不能和当年晋阳民众样,这让他极为不满,尤其是如今胡非子组织民众,将民众请求传递到中牟之后,更是如此。
当年晋阳,民众没有任何请求,只是效死而战。
如今邯郸,民众却学会趁火打劫,简直是群刁民。
既说起晋阳之战,公仲连咳嗽几声后问道:“臣以为,当年晋阳之战,先公襄子有三可依,最终得以战胜智伯。君上可知那三处可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