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地把三校历史学老师团结起来,通力合作,消除门户之见。新历史学系集聚群学术大家,除翦伯赞、向达等先生,还有杨人楩、齐思和、邓广铭、邵循正、周良、王铁崖、苏秉琦、张政烺、邓之诚等海内外知名学者。[2]
院系大调整期间,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积极支持下,为抢救全国各地大规模建设工程中所发现文物,培养考古文物工作人员,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设立考古专门化教研室,把考古所、北大和文物图书三部分力量集中起来,连续办四期考古学培训班。这件事情由苏秉琦等先生发起,后来由郑振铎出面,郭沫若牵头,由北大作为主办单位,负责颁发聘书和毕业证书。培训班授课教师都是当时历史和考古领域大家。郭沫若讲奴隶社会史,尹达讲原始社会史,翦伯赞讲封建社会史,裴文中讲旧石器考古学。四期考古学培训班奠定后来考古学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基础。[3]
1952年,北京大学正式将考古学学科专门化,设立考古专业。当时考古专业设在历史学系,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苏秉琦先生兼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聘请郑振铎、裴文中、夏鼐、梁思永、林耀华、郭宝钧诸先生兼任教授。原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北京大学博物馆以及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合并成为考古教研室文物陈列室。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是新中国首个考古专业。[4]北大正式成立考古系是在1983年,由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议决定,考古专业从历史学系分出,独立建系,由宿白先生担任考古系首任系主任。
50年代北大历史学系,云集当时顶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当时给们这个班授课师长,都是国历史、考古学界流学者,如周良、张政烺、田余庆、商鸿逵、张广达、苏秉琦、宿白等先生。比较熟悉是给们考古专业学生讲授考古学课程各位师长,如教授旧石器考古吕遵谔先生,教授石窟寺考古和中国考古学史阎文儒先生,教授新石器时代考古严文明先生、李仰松先生,教授商周考古邹衡先生,教授战国秦汉考古苏秉琦先生、俞伟超先生,还有教授三国至元代各代考古宿白先生等,他们都是为新中国考古工作开启和考古学学科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开拓者。
很多先生学识和风度给留下深刻印象。周良先生那时不过四十岁上下,他上课时候风度翩翩,简洁明快,重点突出,流畅清晰,从不照本宣科,既严谨又轻松,听他讲课是种享受。邓广铭先生是宋史专家,对古典文学和宋词也有精深研究。他比周良先生大几岁,圆圆脸,身材微胖,为人非常谦和,说话带点山东口音,他博学和严谨令人难忘。
考古专业老师们授课,都亲自编写教材,精心备课,有材料、有分析、有研究、有观点,视野开阔,让人体会到他们对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