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门区三条胡同,随后搬到盔甲厂胡同。她喜欢使馆区里溜冰场和酒店里茶舞[12]。她去大栅栏电影院看好莱坞电影,大栅栏被誉为“北平百老汇”;从上海家广播电台收听大型爵士乐队音乐。但是,她国语讲得很流利;比起大多数与她同龄白人,她出入中国人圈子频率更高,也觉得更舒适。她常去人头攒动美食街苏州胡同;她家附近中国大学生常请她在那里廉价中国餐馆吃饭。
帕梅拉这样白人女孩在这座城市外国人圈子里非常少见。她既能享受使馆区欧式生活,又能走进北平城里中国人世界。在其父亲工作影响下,她无疑能轻松地与中国人交谈,还增进对中国文化兴趣。因此,她常常骑着自行车,在北平大街小巷无拘无束地漫游,探索城市里其他外国女孩从不敢涉足地方。在更年幼时候,她偶尔会消失不见,几小时后又上气不接下气地回到家中,正好赶上喝下午茶。像她父亲样,帕梅拉看起来对自己圈子很是满足。当倭讷离开北平,前往遥远内陆地区进行探险或研究时,她也能自得其乐。家里用人会照顾她,但无法给她立规矩。由于母亲早逝,父亲又时常远行不在身边,帕梅拉在思想和精神上被迫成长起来,无疑比大多数同龄人都独立。
尽管如此,她过是养尊处优生活:上学、和其他外侨去使馆区里某个华丽大饭店吃午饭(简便快餐)。漫长夏日里,他们会去北平城外西山野餐。在北平,有几周是最难熬——灰尘满天,气温又高。这时,她会去北戴河海滩,倭讷在那儿有小栋别墅。那里漆黑夜晚被萤火虫和门廊上灯笼照亮;白天里,她就在咸津津海中懒洋洋地游泳,或是在沙滩上骑驴散步,消磨时间。
倭讷尽管如此宠爱帕梅拉,也会为她愁眉不展;生活并不总是帆风顺。她最开始在怀特方济各会修女院学校读书时,就是个问题女孩——她很叛逆,常跟老师们顶嘴或激怒老师。然后她进法国学校,又被勒令退学;接着美国学校也拒绝她入学。尽管这令人困扰,但帕梅拉很聪明。她通过北平卫理公会学校考试并获得奖学金,赢得个入学名额。然而,她仍然桀骜不驯,校方又次要求她父亲领她回家。
最后,因为管不住女儿,倭讷束手无策,只好于1934年把她送到天津所寄宿制文法学校。这所学校严格采用英国公立学校管理方式,以严明纪律而闻名。在那里,那些解帕梅拉人给她些自主权。她终究不过是个孩子,没有兄弟姐妹,还失去母亲。当她老父亲离家进行长期探险,去寻找迷失成吉思汗墓,或在穆斯林聚居中国西部荒野寻找稀有文物时,她就会被独自留在北平。所以,她成为个小野人也就不足为奇。
15岁时,帕梅拉被送到天津——个与北平截然不同城市。它自1860年代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