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比天变得像地中海,在1858年阿穆尔河流域被吞并后,俄国直接扩展到那个海域。靠近西伯利亚地域已经获得开发,而且正在迅速发展:“眼下重要是给予西伯利亚发展机会,为它撕去‘罪犯之地’标签。”15当“黎明”号在圣彼得堡抛锚以庆贺船员成功航行时,波塞特匆匆登上“黎明”号并非巧合。
“黎明”号航行是富有实业家、探险家和民族志学者米哈伊尔·西多罗夫创见。西多罗夫兴趣十分广泛且有足够财富去追逐这些兴趣,他为东西伯利亚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做出显著贡献。他在1858年与个富有西伯利亚商人家族联姻,自此开始在叶尼塞省开展大规模黄金和石墨开采业务。除对西伯利亚发展具有明显商业兴趣,西多罗夫还致力于俄国北方福祉和发展,而且写作些关于这个地区及其土著民族、野生动植物和矿产资源书籍和文章。西多罗夫确信可以通过商业来推动西伯利亚殖民化,到19世纪60年代中期,他积极游说西伯利亚行政机构中高级*员出台贸易友好政策。他于1864年出版题为《通过工业和贸易殖民于西伯利亚北部可能性及西伯利亚对外贸易发展》小册子,并提交给托博尔斯克省省长、西西伯利亚总督和财政大臣。西多罗夫认为有必要建立支商船队,为西伯利亚企业创立有利税收制度,并改造现有工厂和采矿业。16
19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西多罗夫多次赞助挪威和英国探险家在巴伦支海和喀拉海进行航行探索,1869年,首次有船只载着他些石墨沿叶尼塞河而下,驶入喀拉海,通过喀拉海峡和巴伦支海,绕过斯堪纳维亚半岛北部,再回到首都,他慷慨地向这艘船船长提供1.4万卢布。后来,在1875—1876年,西多罗夫亲自组织次从叶尼塞河到圣彼得堡航行探索。商业航行成功开辟使他能够更轻松地将他石墨出口到欧洲(跨西伯利亚铁路仍是遥远未来,而西伯利亚道路像以往般恶劣),但是他还有着更大野心:在东西伯利亚开放新贸易路线,从而推动东西伯利亚经济活动。这不是第次对危险航程探索。船只现在已经成功地从喀拉海航行到叶尼塞河和鄂毕河,但还没有船只成功完成从东西伯利亚到俄国欧洲部分旅程。17二者间差异很大。从俄国欧洲部分进入西伯利亚是个探索问题;从东西伯利亚返回首都航行意味着无限商业机会。在西伯利亚,开创性活动是种具有爱国意义努力。
1876年,西多罗夫下令在叶尼塞斯克建造艘25米长远洋快速帆船——“北方之光”号,由叶尼塞河上唯家能建造这种船造船厂负责建造。西多罗夫让波罗海德意志人达维德·施瓦嫩贝格带领这艘载着石墨船驶出叶尼塞河河口,返回圣彼得堡。施瓦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