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些交引也不是买。”
“哦?”
“他是用陕西便钱公据兑换。”
“和们路数相同?”冯赛惊。
由于西北边关粮草常年需要补给,人力物力消耗极大,专靠朝廷,难以为继。大宋便推行“入中”之法,商人运送粮草到边关,朝廷给予高价偿还。不过,偿还时用什钱支付,便成问题。
孙献却呆坐着,句没听进去,心里又乏又闷,像是堆满灰冷灶般。
冯赛不甘心,跑整天,问遍京城交引行人,但都没打问出汪石交引是从哪家交引铺买。
他摊上官司和倾家荡产事已经传开,今天路上各般目光神色,倒是尝个遍。他只能苦笑而叹:自己路太顺,炎凉滋味尝得不够,这回算是齐补上。眼下除找见汪石、救回家人,哪里还有值得介意事。
他骑着马,背着夕阳,出城回到烂柯寺,见十千脚店伙计姜哥候在寺门外,迎上来道:“冯相公,家相公请你过去,有件事要商议。”
冯赛随着姜哥起来到十千脚店,周长清仍在后院,笑着道:“总算找见你,下午派好几个人到处寻你。”
大宋钱币,大多数路州都用铜钱,只有四川用铁钱。陕西和四川交界,常有茶盐绢帛生意往还,陕西便成铜钱、铁钱混用之地。有宋以来,商业繁盛,自古未有。唐代玄宗最盛时,年铸造钱币也才三十万贯,而到大宋神宗元丰年间,年铸钱则超过五百万贯!铸币数量远超唐代数十倍。尽管如此,铜钱却始终不够用。再加上大辽、西夏,甚至东南海外诸国,都用大宋铜钱,虽然朝廷严禁铜钱外流,每年仍有大量铜钱流向外国。因此,大宋常年处于“钱荒”之困。
至于四川铁钱,比铜钱几乎要重倍,贯铁钱有七八斤重,超过五贯钱,人背起来就十分沉重,携带更加不便,到外路州也不能使用。为免除铁钱过重之患,蜀地商人自行创制出种纸钱,名叫“交子”。起初,交子只在几十户巨商之间流通兑换,用来代替铁钱。后来由于出现弄假、拒付等纠纷,便由官府收管印发。但交子始终只在四川流通,后来才扩延到陕西。
陕西官府在偿还粮草入中商人时,为缓解钱荒和钱重,便印制“便钱公据”,张纸据,标明钱数,盖上官府印信和防伪暗图,不但轻便,而且节省铜钱。入中商人领到便钱公据,到京城汴梁就可以兑换银钱或货物。
为扩大茶盐钞引出售量,朝廷又推新法,陕西便钱公据只能去榷货务兑换茶、盐、矾、香料等钞引。
许多入中商人,领到便钱公据后,怕途程劳顿,二怕京城手续繁杂,不愿去京城兑换,便在陕西低价出售。京城交引铺看中其中差价极大,有近倍之利,便去陕西收买便钱公据,回京城到榷货
“周大哥,你打问到什?”
“汪石不是从交引铺买交引。”
“榷货务?”
“嗯。”
“唉,怎早没想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