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且言无禁忌,甚至可以在奏折中公然谈论皇帝性生活。比如朱敬就在奏折中直接批评武后弄太多“内宠”,说您有这方面欲望,大家都能理解,找两个“男宠”,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问题是现在弄得太多,缺乏节制啊。“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则前圣格言也。”
有学者以两部《唐书》为根据,算出唐代谏官进谏成功率为68%。而且“唐代虽然拒谏时有发生,但是因进谏而身亡事件极为罕见”[5]。
唐代封驳制度和进谏制度在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和皇帝错误决策方面起很大制约作用,这是贞观之治出现重要原因。唐代宽松政治环境,也是唐代文学艺术繁荣重要原因。们知道,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写很多讥讽皇帝诗,比如著名《长恨歌》,就是讽刺唐玄宗。这要是在别朝代,很容易被抓起来,结果唐宪宗读,感觉写得太好,太有才,“见而悦之,召入翰林学士”。不但不追究他讽刺自己祖先罪过,还让他进宫当官。
三
唐代前期虽然建立封驳制度,完善进谏制度,但是有个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那就是人才选拔机制。
本来隋代已经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制度创设。隋炀帝杨广是个非常聪明人,从王莽开始直到隋文帝,历代皇帝都致力于压制地方势力,重振中央集权,为把人口和资源从世家大族手中抢回来,采取从王莽“限田令”,到光武帝“检核垦田”,再到北魏“均田制”,最后到隋文帝“大索貌阅”,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直到隋炀帝才想明白,世家大族出现,主要是因为人才选拔机制漏洞。只有打破用人框框,大家族根基才会动摇。
因此杨广创立著名“科举制”,以打破士族对官位垄断。科举制最大特点是标准统、可量化,把以往混乱无序选官手段变成理性化制度。这制度成功地打破门第、地域、年龄界限,具有相当大开放性和定竞争性,不能不说是个非常“现代”、非常“理性”产物,体现中国传统社会难得科学精神。作为社会政治领域项重大发明,和世人皆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比,它毫不逊色。
这制度让底层人才能脱颖而出,士族失去对官位垄断权,推开门阀世族势力消失大门。但是任何个制度成长都需要时间和环境,科举制并不是下子就发挥扭转乾坤作用。隋代很快灭亡,这制度基本没发挥作用,整个隋代“秀异之贡,不过十数”,共才取十来个人。就是到唐代,科举在选拔*员过程中,仍然只起辅助性作用。唐代289年间,进士及第者平均每年只有22名,90%*员还是因为门第和军功等入仕。因此,虽然唐初皇帝曾经大力打击门阀势力,但是中唐之后,门阀复盛,荥阳郑氏自中唐开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