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诸之战前夕,来向献策渔父果然是先生……”为体现自己礼贤下士,赵无恤特地带着干将吏到帝丘以南十里外迎接计然,远远见到人后,心中个谜团便解开。
计然今日副士人打扮,虽然卸下早先那身渔父装扮,可六尺半瘦小身材,风吹日晒脸庞,札成发髻用骨簪固定浓密黑发却没有改变。
总之,乍看其貌不扬,让无恤身边没见到计然将吏们不以为然。
赵无恤还是很亲热地上前与他对拜:“无恤入宋后便得知先生大名,曾两次去先生居所晋谒,不得见。在孟诸先生以渔父身份出现,助军大胜,还未来得及道声感谢,先生却又不辞而别,无恤惋然叹息,莫非无德寡仁,不能留住贤人?之后无恤虚上大夫
“卫灵公”葬礼前天,新君蒯聩命令接连不断地发出,但做皆是倒行逆施之事。包括大赏那些跟在他身边奉承逢迎,却在战争里没尺寸之功卫国叛臣们,时间城中封官用铜印太稀少,便刻木印代替。
他还打击报复,请求赵兵在城中大索他在卫国时仇人,被赵无恤婉拒后,蒯聩就让新招降卫国宫卫去拿人。时间人人自危,甚至逼得直不看好蒯聩蘧伯玉为自保,只能来赵军大营请求庇护……
对卫国三根顶梁柱之蘧伯玉,赵无恤是十分重视,此人是有名忠臣、贤人,他光明正大,表里如,不会在公开场合故意表现自己来博取名声,也不会在没人知道情况下做不该做事,后世有句成语“不欺暗室”,说就是此人。
早在四十年前季札访问中原时,蘧伯玉就是风评甚佳卫国君子,几十年下来,这位四朝老臣积累巨大人望,在卫国和诸侯间名气太盛。他被楚国公子皙认为是才德皆备人才,可以托付妻子,还与孔子生为挚友,二人分别仕于鲁和卫时就曾互相派使者致问,若非卫国直陷入战乱,孔子抱着“危国不入”心态绕开,恐怕会来蘧伯玉家里住上阵。
这位国老般人物,赵无恤肯定不会放心他留在卫国,也不会放任他去投靠外国,更不能杀,还是送到赵氏领地上养老为妙,也可以为赵氏揽士增加名望。
“不会在帝丘待太久,休整几日,安定秩序后便要开拔,先生既然不容于卫君,连回到封地也不定安全,不如暂时去朝歌居住,做赵氏贵宾,何如?”
蘧伯玉也无奈,他年岁颇大,也能在变幻莫测卫国政坛长袖善舞,可碰上蒯聩这种报复心极重顽劣国君却无可奈何,为求个善终也只能如此。
安抚蘧伯玉后,赵无恤暗暗思索,觉得弥子瑕那夜说不错,这蒯聩,还真有三五年内让卫人离心离德潜质啊,既然如此,不如再加把火,让他把卫康叔之德统统败光掉……
恰在此时,见曹国局势稳定,子贡绕大圈才寻来计然终于动身来到帝丘,当夜,无恤便在城外大帐招待他。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