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著名事迹是九年前召陵之会,当时晋、宋、鲁、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国君,加上齐卿国夏,以及主持盟会天子之卿刘文公,共计19国代表,在召陵集会谋伐楚。
会上范鞅和中行寅为拉拢蔡国,便把盟书上蔡国排位列到卫国之上。卫国在诸侯里实力偏弱,以往遇到这种欺辱只能忍。可祝鮀却不干,他引经据典,先把蔡国行人驳得哑口无言,又说服周室实际执政者苌弘,最终调整顺序,捍卫卫国尊严,他本人也举成名。
今日见,此人确是个人才,可惜卫国好白菜都被猪先拱,祝鮀跟卫侯时间太久,虽然没有随卫侯而死,却也不愿投靠赵无恤。
“外臣乃先君之臣,不敢侍奉新君,亦不敢转投赵氏,只愿归乡躬耕。”
“也不勉强先生,但却不能放你,像先生这样卫君旧臣,去地方上很容易号召起批怀旧人,先生还是暂且留在卫宫,帮僚吏整理文书吧。”
就再忍忍罢。”
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虽说成王败寇,但赵无恤还是给卫侯元诸侯礼遇。
破卫后,心有异志赵无恤还是挺注意自己手段,不但赵兵入城没有大肆劫掠,他也没作践卫侯元尸体。无恤连此人历史上该有夫人南子都横刀夺去,从头到尾将他欺负得够呛,自然不会和个死人过不去。
他不仅要展现征服者宽容大度,还因为卫国虽破,但局面并不稳固。
这卫侯元生太过复杂,虽然做过许多错事,可收买人心手段也是等好。卫国还活着贤臣里,王孙贾得知卫侯死后让手下兵卒投降,他则作战到最后刻,受伤后不治身亡。蘧伯玉倒是没为卫侯元殉葬,这个聪明七旬老者见大势已去,便组织着宫城里卫人投降,同时来面见赵无恤,请求减少杀戮。
赵无恤纳祝鮀之谏厚葬卫侯,同时也决定由着那位老乐官,派医者在旁照料,不要让他,bao死,让自己落杀名士坏名声就行。
他这番作为当然不是悄悄做,而是派人四处宣扬,如此来,卫国贵族和民众看他眼神顿时少些许敌意。
让赵无恤更开心是,蒯聩所作所
至于祝鮀,他目睹卫侯元死,直和津涓守着这位亡国之君尸体,等赵无恤过去时,整理衣冠,有理有据地陈述,请赵无恤给卫侯个体面葬礼。
无恤请他节哀,同时摇头道:“子鱼大夫,这葬礼自然有卫国新君主持,与有何关系?”
“蒯聩不仁,恐怕难以尽孝,也难以继承卫国社稷。将军之志路人皆知,就是吞卫而亡鲁,并泗上诸侯,若想得卫国人心,除善待卫人外,就得好好送先君最后程……”
祝鮀此言唬赵无恤下,猜测?还是他真看出来?
这祝鮀口才他早有耳闻,此人以能言善辩受到卫侯元重用,是卫国行人,曾度是子贡标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