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墨虽然为实现统大同,抛弃非攻,但兼爱、尚贤、尚同、明鬼、非乐、节葬、节用等九篇,却直恪守如初
亭父道谢不已,阿忠却道:“子墨子说过,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爱人利人,都是身为墨者应该做,老丈不必言谢。等到番禺,会请匠人将此物造上成百上千,让各亭各营都能用上。”
将两个早起来制作木铃赠予亭父后,阿忠也在军卒催促下,离开石门驿向南行,他们要在今日内抵达番禺……
“对。”
他重新戴上桎梏后,回过头对亭父笑道:“这器物,就叫它‘气死蚁’吧。”
……
秦始皇三十六年五月中旬,番禺城北十里石门亭,亭父刚起床,打算去喂鸡,却看见昨夜来投宿两名军卒,已站在院中聊天,手中蒲扇不停,抱怨岭南炎热,而他们押送犯人:那身穿褐衣髡发墨者,则蹲在地上,手里正在鼓捣着什……
墨者名为“忠”,墨门之人,都叫他阿忠,正是两月前,因为拒绝为骊山陵地宫提供精密技术,被流放三人之。
他们来得不巧,时值仲夏,岭南犹如个大蒸笼,阿忠两名师兄在阳山关染疾,走到四会实在撑不住,再走下去恐怕会死,不得已留在那养病,仅剩阿忠继续赶赴番禺,昨日在石门亭借宿。
见亭父起来,阿忠便将手里东西递过来:“老丈,你来看看此物。”
亭父与两名军卒打招呼,却见阿忠手里,是个用木头现雕铃铛,那铃是倒置,上面有绳,下方则有木钩……
“君侯,从咸阳发配来三名墨者已到岭南,但有两人在四会养病,只有人,前日来到番禺……”
利仓前来禀报时,黑夫正忙着在地图上划线,只颔首说:“知道。”
对于发生在咸阳事,他亦有耳闻,毕竟黑夫与墨家、农家都有交情,同秦墨巨子程商,还是多年好友。
当听闻少府姚贾让墨者去帮忙修阿房宫、骊山陵,他亦不由骂道:“这不是故意挑事?”
说得不好听点,墨者就是群狂信徒,对待《墨经》,就像基督徒对圣经样,而且组织严密,拥有武装,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亭父有些奇怪:“这是何物?”
阿忠道:“听你昨日抱怨,说岭南炎热潮湿,亭舍附近多虫蚁,成群结队,闻到腥味便蜂拥而至,就算将鱼挂到房梁上,它们也能爬上去,但有此物……”
他请亭父取点水来,为其做演示:将木铃内注满水,下面挂钩挂条刚捕得鲜鱼,悬于梁上,果不多时,就有红蚂蚁闻着腥味而至,但这次,还不等它们爬到下面挂钩食物上,淹死在木铃注水中,不会,木铃里便漂满死蚁尸体。
“你这后生,真是聪慧!”
石门亭父啧啧称奇,此物看似简单,但他们却没能想到,这名叫阿忠墨者只是随口听,随手做,便解决困扰他许久难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