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年来,由于当代欧美文论大量被引入,各种主义、各种流派文学评论方法令人趋之若鹜,成为时髦,致使高谈阔论、玄而又玄、新词、新术语满篇皆是,但却不知所云宏文遍地开花,倒是那种实实在在进行分析社会学批评方法已大为无地自容。笔者无意于对各家兵刃作番“华山论剑”,妄断何种批评方法为优为尊,仅仅想在这里指出,《局外人》作者加缪是位十分社会化作家,甚至他本人就是位热忱社会活动家,仅从他写作《局外人》前几年经历就可以明显看出:
1933年,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开始得势,刚进阿尔及尔大学不久加缪就参加由两个著名左倾作家亨利·巴比塞与罗曼·罗兰组织阿姆斯特丹——布莱叶尔反法西斯运动。次年年底,他加入**党,他分担任务是在穆斯林之中做宣传工作。虽然他于1935年离党,后来又于1936年创建左倾团体“文化之家”与“劳动剧团”,并写作反,bao政剧本《阿斯图里起义》。1938年,他又创办《海岸》杂志,并担任《阿尔及尔共和报》记者,其活动遍及文学艺术、社会生活与政治新闻等各领域。不久后,他又转往《共和晚报》任主编,在报社任职期间,他曾经撰写过多篇揭示社会现实、抨击时政与法律不公文章。
加缪本人这样份履历表,充分表明写作《局外人》之前加缪正处于高度关注社会问题、积极介入现实生活状态,《局外人》不可能不是这样种精神状态产物。事实上,加缪在封致友人信里谈到《局外人》时,就曾这样说:“曾经追踪旁听过许多审判,其中有些在重罪法庭审理特大案件,这是非常熟悉,并产生过强烈感受段经历,不可能放弃这个题材而去构思某种缺乏经验作品”③。对于这样部作品,刻意回避其突出社会现实内容,摒弃社会学文学批评,而专致于解构主义评论,岂不是反倒是反科学?
《局外人》之所以以短篇幅而成为大杰作,小规模而具有重分量,不仅因为它独特切入角度与简洁有力笔触表现出十分尖锐社会现实问题,而且因为其中独特精神情调、沉郁感情、深邃哲理传达出十分丰富人性内容,而处于这切中心地位,就是感受者、承受者默尔索这个人物。
毫无疑问,默尔索要算是文学史上个十分独特,甚至非常新颖人物。他独特与新颖,就集中体现在他那种淡然、不在乎生活态度上。在这点上,他不同于文学史上几乎所有“小生”主人公,那些著名“小生”主人公如果有什共同点话,那就是入世、投入与执著,不论是在情场上、名利场上、战场上以及恩怨场上。《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红与黑》中于连、《高老头》中拉斯蒂涅、《卡尔曼》中唐·若瑟以及《漂亮朋友》杜·阿洛都不同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