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这儿是‘男女皆宜’理发店。”女孩说。
“好吧,”对他们说,“就算‘男女皆宜’,给顾客修个面也没问题吧。”
“先生,不行,”男说,“们做不。”
两人背转过去,不再搭理。穿过叫人心情压抑浓雾,沿着空荡荡街道继续往前走。让人惊讶不仅是康塞普西翁有那多家“男女皆宜”理发店,还有它们完全致经营方针:没有家愿意给修面。在迷雾中游荡,有个小男孩从街边走过,问,“先生,您在找什吗?”
“对,”告诉他,“在找理发店,但不是‘男女皆宜’,而是原来那种只给男士服务店。”
自此以后,康塞普西翁市民们给这座发生自焚事件广场起个秘密名字:塞巴斯蒂安·阿塞维多广场。
在康塞普西翁,刮胡子绝非易事!
早晨七点闯入历史重镇,想伪装成两个资本家,却满脸胡茬——这种冒险不值得试。此外,谁都晓得,这个时代广告商出差总要随身携带记录想法袖珍录音机,手提箱里也必定装有电动剃须刀,以便赴约谈生意前,在机场、火车站或轿车上刮刮胡子,拾掇番。不过,在康塞普西翁,某个寻常星期六早晨七点,找人帮忙剃须修面,应该算不上是很大风险吧。最开始尝试是武器广场旁仅有家在这个钟点开门营业理发店。店门前挂着“男女皆宜”招牌。个二十岁上下姑娘正在清扫大厅,副睡眼惺忪模样,旁边男孩跟她年龄相仿,正在打理化妆台上瓶瓶罐罐。
“想修面。”说。
“不行,”那男孩说,“们这里做不这个。”
于是,男孩把领到家传统理发店,门前竖着红白两色旋转立柱,屋里摆着旧时常用那种大转椅。两位上年纪剃头师傅系着脏兮兮围裙,正给仅有位男顾客理发。其中个剪头发,另个用刷子把落在脸上、肩头碎发拂去。进门,股老式搽剂气味扑面而来,混着含有薄荷醇酒精味,还有各类药品味。直到这时,才意识到在之前那几家店里都没闻到这股气味。这是童年气味。
“想修修面。”说。
“那,哪家店可以?”
“往前走,”他说,“前面有好几家理发店。”
往前走个街区,弗朗奇刚巧在那个街区办理租车,瞥见两个警察正围着他检查证件。他们瞧见走过来,也要求出示证件。检查不仅没出纰漏,结局还很圆满。弗朗奇继续办理租车手续时,个警察陪着往前走两个街区,找到另家开门营业理发店,他这才跟握手道别。
这家店门上也有“男女皆宜”牌子,跟第家理发店样,里面也有男女,男人在三十五岁上下,姑娘稍微年轻些。男人问要不要理发,回答说:“想修面。”两人听闻后惊讶地望着。
“不行啊,先生,们这儿没这项服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