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可是从故鲁国来?”
“在下从秦国来。”
“噢?秦人求学,未尝闻也!”
“在下从秦国来,便定是秦人?”
“呵,自然未必。”李斯淡淡笑拱手,“敢请足下先到办事房歇息用膳,夫子大讲后再行初考。”
是兰陵县令,你为县丞。”荀子连忙辞谢,说若做县令便只有离开楚国。春申君诙谐笑道:“噢呀先生,这官府龌龊处,上天也是无奈。先生不兼个职事,沟坎多得你不胜其烦,想治学也难。先生只虚领县令便是,应事务尽有县丞,决不扰先生学馆!”
于是,荀子破天荒地做兰陵县令。
春申君给县丞明确法度:兰陵县务必在半年之内建成苍山学馆,其后兰陵赋税半归苍山学馆;荀子禄米从国府支出,不占拨付学馆之赋税。荀子感喟有加,也不再与春申君推辞,便实实在在地住下来,开起苍山学馆。令荀子想不到是,学馆在建时便有少士学子纷纷来投,开馆之日竟有二百余名学子前来就学。荀子情知这是几位战国大公子在助力,便给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分别致函,坦诚剖明心志:“荀况晚境治学,志在得英才而育之,非徒取势也。仲尼弟子三千,受业身通者仅七十七人,足以载道者三两人耳!为今之世学风已开,官学之外诸子私学多有,开启蒙昧之学大有所在也。老夫所求,采撷精华矣!谚云:‘求以其道则无不得,为以其时则无不成。’育人非养士,养士多多益善,育人则精益求精。惟流水自然之势,荀况所愿也!”从此,汹汹求学之势方渐渐收敛。荀子又将已经入馆二百余名少士做考辨,大多举荐给楚国官学,只在苍山学馆留下三十余人。光阴荏苒,倏忽十年,苍山学馆名闻天下,被天下士子们誉为“苍山若稷下,非精英不得入也!”
本欲专心育才荀子,却又不得已大战次。
这最后次大论战敌手,便是名家大师公孙龙子。
“初考?新规矩?”红衣少年似乎有些惊讶。
李斯点点头:“夫子近年新法:凡少士入苍山学馆,必得受少学弟子先行考问,以免蒙学未启根基未立。足下可于歇息时先自预备番。初考过,在下便分派足下起居所在。”
“多谢大师兄关照。”
“无妨。回头还得相烦足下说说秦国。这边
午后,韩非回到学馆。
李斯、陈嚣高声呼唤弟子们在林下石案前聚学大讲。弟子们听老师要大讲便分外兴奋,聚在林下纷纷相互询问大讲题目。李斯正要说话,却被站在身边韩非拽下衣襟。李斯回头,韩非便向竹篱外指:“远客来也!”李斯顺势看去,便见个红衣少年正牵着马从山道走来。李斯略思忖,便吩咐陈嚣去请老师,自己迎出小城楼般竹坊。
“在下鲁天,见过大师兄!”红衣少年当头躬。
“你识得?”李斯不禁惊讶。
“荀门李、陈、韩,求学士子谁个不晓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