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属于老明经,因为那玩意儿简单,50岁考中进士却属于年轻进士,因为那个难。唐朝人平均寿命是29,要50岁考中进士,是什概念,得跟人拼寿命吧。等你把别人都拼死,你活得最长,叼着人参做完卷子考上之后,回顾起来等于是辈子都在考试。文人全都辈子去考试,还有工夫琢磨怎造反吗。读书人不琢磨造反,剩帮被人卖还帮你数钱文盲,就更别反!
所以唐太宗最爱干事儿就是巡查考场。那个考试不像现在高考似,是年年都考,那时考进士是三年考。唐太宗每次去看考场,看大家兴高采烈地来,然后垂头丧气地回去;三年后又兴高采烈来,然后又垂头丧气地回去,三年后再来次。眼瞅着这帮人黑头发给考成白头发。唐太宗就身心十分愉悦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你们都上当,掉圈套里。然后唐朝人就写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你让他考试,让他考不上,给他个希望,他又考不上,这个哥们儿整天干这个,把头发都干白。
毕竟像洪秀全这样干次没干上就造反人特别少,因此有人说科举考试个重要作用就是牢笼志士。特别是到后来,宋朝农民都可以参加考试时候,阶级矛盾就进步缓和。农民百姓想当官话,不用去造反去抢,只要“六经勤向窗前读”,干那个就完。所以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为什顽固,为什那长时间不可动摇,就是因为统治阶级力量太强大。
后来到18世纪启蒙运动时候,中国科举制被介绍到欧洲,形成今天欧洲近代文官制度。再后来又传回到中国,叫国家公务员考试,实际上就是科举制。比如学历史,结果们党竞选赢,就能够担任国防部长。个学历史怎能担任国防部长呢,你懂得业务吗?不需要懂业务,副部长懂就行,因为副部长是考上来。考试考得最高就考到副部级,正部就是政治家,副部往下是官僚,它是职业。
政治家不专业,不专业没关系,国防部长是拿大政策,底下帮考上来专业参谋给拿大政策提意见就行。而且国防部长主要任务是到国会要钱,要经费,不真指望着他去打仗去,所以谁都可以干这个。日本内阁更迭多快,首相年完蛋,完蛋部长就全换,这种大换血,国家怎没事儿?因为副部级稳定,换再多不专业部长都没有关系。所以近代文官都是由科举制考上来,这让政局特别稳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