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唐朝科举考试不是你想考,考就能考上,它是非常难。当时分进士,明经这两科,明经科就是填空,子曰什时习之,你填个学而就完。但是明经好考,所以考上之后也做不大官。
进士就特别不好考。诗词曲赋,时务策,国家大政方针,该不该开奥运,你得写篇论文。唐朝人讲话叫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30岁考中
去穿你处长官服去,红袍还是紫袍给脱下来,换青上去。
说这多,就为说明隋唐时期皇帝想出来削弱相权办法,它不但将相权分为三,更关键是后来把丞相之职演变成临时工,成皇上杂工仔。中国古代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宰相由个变成窝,由独相发展到群相。
英雄尽白头
孔子提倡素质教育,现在们也提倡素质教育,中间这上千年应试教育是怎来,就是从隋唐开始。
当时随着士族门阀衰落和庶族地主兴起,魏晋以来注重门第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再靠士族地主垄断官职,这个已经是不行。所以隋文帝开始想别招儿,开科举士。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从隋炀帝开始,整整1300年,直到公元1905年,光绪三十年,才废止科举考试。科举制虽然废止,但这千多年卷子已经把中国知识分子考习惯,所以现在学生做卷子做得脑袋大是因为隋朝时候被摆道。
虽然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但当时这个制度还是十分客观有效。
唐朝贞观时,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武举和殿试,不光文可以科举,武也可以。另外还开创殿试,就是皇上亲自考你。明清两朝,殿试都是在紫禁城保和殿,像康雍乾这三代圣主,基本上都是皇帝自己出题,自己监考。
开元年间则是高官主持考试。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演就老是和珅去主持考试,和珅相当于宰相。这样来,科举制经过文帝、炀帝、太宗、武则天、玄宗几代皇帝,逐渐就形成,它形成在中国历史上是件非常大事儿。
科举制形成作用有这些个。第,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王、谢、袁、萧”,那几大姓,以前这帮家伙是垄断仕途。现在不行,科举抑制门阀,扩大官吏来源。实际上也起到缓和阶级矛盾作用。因为庶族地主也能够通过科举做官,不再嫉妒高门大阀里那些个生下来就能当官窝囊废,以后纯靠本事吃饭。
第二,提高*员文化素质。它把读书、考试跟做官联系起来,所以提高*员文化素质。原来那种目不识丁人,再做官可能性就不存在。当然唐朝实际上选拔*员还是以士族子弟为主,并不以科举制为主,而且即使科举制也有身份限制,农民就不行。到宋朝才开始英雄不问出处,谁都可以参加,挖完煤去考考,考上照样飞黄腾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