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再看他们自己文章,就有些不够方便。
他们写文自然也是“无字无来处”:从宋桓二子本人著述到他们这些年教出贤士文章,海内有志物理、化学大家之作,都能引上两句。但比起眼前论文中详尽到版次、页数“参考文献”,他们自家写时只简单写句“某先生言”“某书云”“某日某先生曰”,就显得有些简略。
当然,于他们这些无书不知才子来说,文中简简单单引句话就够他们记起原著上下文来。然而这终究只是才学丰赡之士才能玩得起文字游戏,若是读书少些,或是记性不佳学生,只怕再难寻到引文来历,不能这样凭旧文解读新文,以新知重温故知。
从前不大觉得,如今听宋桓二子细讲论文体例,才发觉他们所创“论文”不光是能精准详尽地讲明天理,更是用这些参考文献编织出张文章网——
若有个书生从这里随意篇文章入手,看遍它所列参考文献,再看遍那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这寻根探源地看下来,最后
常会作段序;“论文”要将个论点分二三条论证,和考场上“论”“策”时列举先圣言行证自家之理也差不多。甚至“论文”文字可以写得极浅近,不求比偶对韵,甚至不要文采,只要将阐发文意论述分二三条地细细写来,再引些前人著述为证,或记录下自己做实验或是量度得来数字……
唯有点麻烦些,就是引用前人著述时还要写上出处,详至某书某版某页——需知他们在考场上都敢自己编典故,这种引几句话都要详细记下来处写法未免显得有些琐碎磨人。
不过待到看论文时,就看出这样详列参考书目好处。
新泰廿三年四月汉中府印制《代数》讲义初版某页至某页,新泰廿四年九月京师永福斋版《化学略说》某页至某页,新泰廿八年二月渤海经济园版《大学物理(修订版第三版)》某页至某页……
这些书他们当中许多人曾买过、抄过,甚至有天资绝佳者早将其背记下来。按着页数回忆下,互相提醒几句,就能将原书那几页内容记起,与手中文章作对照。
原来大小飞轮速度差别是用这个代数公式计算……
这篇轧染机论文中提到染料固色试验他做过……
蒸汽机上压力计数字和汽室中曲柄连杆转动速度还有这个关系……
看过原书人快速地消化着论文内容。也有些只看过旧版、盗印书、散碎讲义,或是从别人手上抄写过重点内容,看参考资料时与记忆中页数对不上,又记不起文中引用句子出自何地。但若问问身边人,就有博览各版书籍才士指点他们这版这几页内容写是什,在其他版本书里该是第几章、第几段。
如此前后对应,这些关于蒸汽机、前所未见文章他们竟也能品出些滋味,提出有见地问题,不必像小学生听课般懵懂地坐等两位先生解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