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边有两个已嫁人使女,都是读过四书五经
,也看过宋大人和她兄长
理学文章,因已有夫有子、不合再在内院服侍,她便放她们到女学院做
先生。
周王看罢这信,便叫人寻桓凌来见,见面便把书信塞给他,温文地说:“舅兄可收着宋兄
家书
?
方才看
元娘
信,她信中说,正帮着宋兄建女学校,这可是
朝前所未有
大事啊!”
元娘帮着宋先生办女子学校!
想她初嫁入宫时,还是个心只读圣贤书
清高少女,如今却是个尊重贤士,和睦家人,怜惜百姓,主动遣人教民间女孩儿读书
贤王妃
。
桓凌其实也收着家书,汉中府
书信就是夹在王府
书信、包袱里寄出来
。不过周王满面光彩
情状莫名令他有些眼熟,他便不提自家收着
信,听周王从头讲
遍。
脑中不自觉地浮现出前世在路上、景区、电视里见到各色职业女性,想象着当今这些梳高髻、穿半臂、褙子、衫、袄、裙
女子行动带风地走在上班路上……
这年得增加多少工业产值?增加多少地方税收?这些女生毕业后可以教课、带学生,这学校就能独立运转下去,不用他亲自顶上
!
他想得呼吸微微加速,觉得这屋里闷热得待不住人,起身吩咐道:“你等有子女愿进幼儿园和女学,便写个帖儿递到府学。学校选址、请女先生
事且由府、县学筹备,过
冬和汉中学院
道开学。”
他双手负在身后,缓步走向室外,面前老师们纷纷让路,目送大人出行,而后便投入如何建幼儿园
讨论中。
《礼记》中有“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之教,宋大人那幼儿园定是七岁以下方可进园,男女同学也不违礼。即便是最重礼教
老先生也说不出幼儿园什
不好,众人群策群力,依着经济园附属幼儿园
规模来规划新园。
周王讲心满意足,带着几分强自压抑也压抑不住
喜欢和得意,吩咐人送他回帐。桓凌感叹
声妹妹长大
,更感叹自己不在汉中,没能与宋时并肩做起这件大事来。
不过等他回去……
他和宋祭酒样
而那些想让家中女孩儿上学,散会后又凑到
起商议将学校筹备得更周全,哪里能请到更好
女先生……
之后日子,府学方教授便带人寻店宅务替他们挑校舍,在《汉中经济报》上登广告,招聘幼儿园与女学校
老师。这版报纸不光在汉中府内影响颇大,周边府县也有买它
,汉中府要办女学校
消息也越传越远。
到初秋时分,连远在山海关外周王
行也听到
这消息。
这回倒不是传言传得快,而是王妃从汉中府寄信过去,说起宋知府要办女学
事。
昔有陶母剪发、孟母断机故事,可知家主妇之德行见识正是后人兴败之本。宋知府建女学、教德行,讲天理化学之道,使女子知书明理,即是兴家兴国
惠政。如今王府就在汉中,宋知府行此惠民之举,他们王府也合该支持
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