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师兄,学问特别好,能考全国前十!
他腰板儿悄悄挺直几分,抖擞精神、抓紧毛笔,只等着记下他整场讲座内容。
作者有话要说:参考
评《诠释与构建——陈淳与朱子学》熊循庆
北溪字义宋陈淳
台上主持,请下位讲官,前吏部文选司郎中张大人上台。
他们排讲座顺序是按着在职时官职顺序来排:方提学虽是七品御史,却位卑权重,在京三品大员也要在他面前折腰,自然无人敢排在他面前;之后便是曾任五品吏部郎中,却早早抛下实权清贵之职,回乡作位讲学名士张郎中;在湖州知府任上告老致仕王大人;最后才是见任六品通判桓凌。
张郎中自己开书院授课,讲学经验丰富,并不讲理学,而是讲跟考试有关基础理论——立国百四十年来,《大学》《中庸》题都出得差不多,考题最可能出自《论语》《孟子》,而《论语》又是记录孔子言行之书,更可能出题,他便摘段“八佾”来讲。
而王知府是做多年亲民官,以实务为先,讲是朱子传人陈淳《北溪字义》。
陈淳讲“力行为主,致知副之”,较之朱子说法更合他心意。不过之前方提学讲“知行相须”,他不能再接着讲知行,便讲《北溪字义》中“敬”。
朱熹与王阳明知行关系比较张慧霞
再谈朱熹知行观傅小凡
朱子讲“居敬穷理”,他便从这个“敬”字讲起,给台下众生讲如何持敬修心:无事时心平气静,不神游外物,有事时则心中只装这件事,不要被第二件、第三件动摇。
虽然跟考试无关,也不是教材主编朱子本人思想,宋时还是很认真地听——这个持敬工夫对拖延症也很有用啊。要是真能做到专心事,不被闲书、杂事、门外卖东西、打球声音打搅,学习效率肯定能提高不少!
回来写个座佑铭贴墙上。
王知府讲学终,台下众人照例起身致谢,然后研究该向他提什问题。宋时飞快地写个中庸题折起来,便注目眼前座席,眼不眨地看着桓凌朝台上走去。
终于轮到他师兄讲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