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崔美人,刘御史忍不住流露出几分可惜神色:“那崔美人儿是因何搬走,你可知道她去哪里?”
说这句,崔燮脸色霎时比刚进二堂时还要冰冷,僵着脸答道:“学生不知,学生从未亲眼见过那个崔美人儿脸,更不曾问过他去哪里。”
谢瑛笑容瞬间鲜活几分,低下头微抿嘴唇,很快又恢复到平常温和神情,侧身劝刘瓒:“大人问这些做什。他个孩子,哪里就晓得美人不美人。你只问他案情就是。”
噫……可惜这小学生太小,还不懂得欣赏佳人啊!
案情倒没什可问。既是崔燮自己要捐书坊,理由又说得清清楚楚,未见丝毫勉强痕迹,那迁安县罪名也就洗清。只是当初御史上书中提到崔燮身为人子不该处置父母家产,还需当面问他句。
尚义’。”
刘瓒微微愣,想起崔家门上那块“急公好义”匾额,和街口圣旨牌坊,顿时就不敢再往深里追问他小小年纪怎可能生出这样济世报国心思。
那不是般不知财帛轻重孩子,而是个十四岁就得圣旨旌表义士!
如今他又过县试,考府试,再考场道试就是生员。即是生员,也该当他是个成人相待,个急公好义生员将自家产业和书捐出去供人借阅,又有什可问?
怕只怕是戚县令知道他有这样报效心思,以朝廷名义诱他……
刘瓒神情已经放松下来,深深坐进椅子里问他:“你家那书坊毕竟是父母之物,捐他时可曾与家里打过招呼,得过父母允许?”
崔燮当然没问过。不过越是心虚时,就越得表现得硬气,他就看着刘瓒眼睛,露出点被冒犯神情说:“当时因为县尊提起要建书馆,学生当场就答应,时来不及和家里商量。然而忠君即是尽孝,这等利国利民、报效圣恩之举又何须商量!大人在京里想必已经问过学生家里,家父是朝廷忠臣,湛湛清流,
刘瓒犹豫下,又问句:“戚胜与你,究竟是谁先想要建图书馆?”
建这个应该是戚县令政绩,要不要说是他提?崔燮下意识看谢瑛眼,想从他那儿得着点提示,谢瑛回望他眼,只笑着摇摇头:“照实说吧。戚县令已经说过,刘御史只要听听你说法。”
那就得是他想。戚县令这个人不会说谎。
崔燮定心思,便说:“是学生要建。原是十七年迁安大水,书店经营不下去,只得典租与外人。那家是个妇人住在书坊后院,又有人管书坊里印画笺和书叫‘崔美人’什,学生嫌名声不好,收回院子之后不想再开店铺,又因有志向要叫学子都能看得着书,便要将其改建成图书馆。
“县尊大人知道这事,说个学生负担不起这些,便要拨县里财税,另选址做个图书馆。因打定主意要做这事,自己做不成,也愿戚大人做成,索性就将那院子连里头书并捐给县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