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燮实在不好说实话,眼眸微垂,答道:“小人读书不多,也尚未开笔写文,但本《四书章句》却是记得牢牢,可说是倒背如流。”
只学四书?那就是真倒背如流有什用,科举又不只考本四书!这崔公子前头那多年才刚念完四书,剩下这两年真够他学通经,写出像样八股、策论吗?
县试又不封名,上头查得也不严格,他要松松手让个学生上榜并不难。可要是卷子差得太离谱,他点这样学生过县试,将来落榜学生闹起来怎办?
县尊左思右想,无甚心绪地说:“既说是倒背如流,你便把《论语》背遍吧。”
四书之中,论语是记载圣人嘉言懿行,重中之重,凡读书人绝没有会背错,便让这孩子背来看看吧。
皂隶上来拦住他们,掀开车帘说:“崔公子且慢,们大老爷请您到县里稍坐。”
崔燮讶然问道:“大老爷寻,莫非是案子有什变动?”
皂隶笑道:“个主告仆案子有什可变动,且又经内相手,包准刑部那边也给你顺顺当当结案。大老爷寻公子自然是好事,公子只管到衙门坐等吧。”
崔燮便请他上车,起坐车到县衙。
他在花厅里略坐几刻,戚县令便亲自过来看他,身后还跟着两个书办,手上各捧着木盘,盘上堆着封银子和几匹尺头。
崔燮应道:“须得闭着眼睛才好集中精神背书,请老爷原宥失礼之处。”
“罢罢,你背便是。”戚县令也不在意他背得好坏,倚在官椅中随意听着,却听他从《学而第》开始,原文与朱子注释掺杂着背下,语音顺畅自然,如同对照书本念下来般流利,连背几章也不见半点错漏。
戚胜心里轻视渐渐敛去,挥手叫停,问道:“只要是四书之中,任何地方你都背得这流利?”
崔燮把那份PDF缩至最小,全篇页面平摊在脑海中,眼就能扫清所有文字。因为是在自己脑子里,也没有字迹太小看不清问题,于是底气十足地说:“学生确都记得,请大
戚县令郑重地说:“崔义士为国忘身,乃迁安百姓楷模,朝廷有恩旨嘉勉你,本县亦当犒赏你这义举。这里有纹银五十两,两匹杭绸、两匹松江三梭布,聊尽本县心意,你只管收下,不必推辞。”
崔燮连忙起身行礼:“小人谢过县尊恩赏。”
戚县令扶住他胳膊,不叫他行礼,端严地脸上露出几丝温和笑意,问候他京里父母可好,又问他为何独自回乡。
崔燮那个回乡读书借口已经说熟,此时更是滴水不漏,连自己听着都要相信崔郎中夫妇对他十分宠爱,只是为让他安心读书才送他回乡。
戚胜略微思索阵,沉吟着说:“若只是取中生员,倒还能帮你把——后年是吏部大计,约在大计之后就要调职他处,但还来得及主持这年县试。不知崔公子治哪经,可有写好时文在,拿来叫本县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