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鉴今次来淮南,除询问报捷事宜之外,还有另个比较重要目,那就是商议购买军械。
如今这样个南北局面,可以说是包括郗鉴这种边镇方伯在内,时下许多人都是没有预想到,可以说是永嘉以来南北局面最优越状态。人心振奋同时,难免会有些措手不及,猝不及防。比较直白说法,那就是没有足够准备来应对陡然大好局面。
徐州军甲兵规模是要远胜淮南,但是实战中表现却比不上,除此前陈述种种原因之外,还有另外点比较重要,那就是徐州军并不具备淮南军这种庞大、且成体系军工产业。
其实单纯从军工基础而言,徐州是要优于淮南,无论是在工艺方面,还是资源方面,包括冶铸传统上,徐州基础都要胜过淮南。但这些产业也有个问题,那就是太分散,很难进行整合统筹生产。
换言之,也就是郗鉴这个刺史能够掌握军工产业其实不多,大多分散在各个军头手中。而这些军头们,说实话也不具备太高大局观,而且凭其各自能力,很难将这些产业长久经营下来,时废时兴,很难形成稳定规模。正因如此,整个徐镇在个较长时间段中,产能甚至比不上沈家独力经营乌江基地。
因为没有个整体调控和长远规划,加上随着南北局势变化,许多徐州军头为争抢军功而大量扩充部曲,或是将原本依附人口生产单位转为甲兵,或是直接收降纳俘,徐州军队规模大大扩充起来。但是由于没有足够军械储备,许多新卒甚至连兵器都没有,非但没有提升战斗力,反而更增加养军负担。
涡口决战之后,徐州军表现要比淮南军进取得多,数路人马纷纷过淮北上,但是战果反而不甚理想。当然也有穷寇勿追,归师勿遏兵法道理在其中,但徐州军本身问题也是不小。许多地方豪帅仅仅只是组织起群丁壮,基本军械武装都不充足便闹哄哄北上,想要争抢战功。结果战功没有抢到,反而因此颇多败绩。
所以,随着寒冬降临,徐州军也渐渐安分下来。此前番强攻,非但无甚事功可夸,反而因为对地方侵扰过甚,几部盘踞地方奴军溃部尤其是至今盘桓在泗水附近奴军刘徵所部,因此乱象而有所壮大。
郗鉴对此也真是劳心不已,方面镇中也在加紧组织军备生产,另方面也不乏后悔此前太过大方,将涡口奴军遗弃军械器仗俱都转给淮南军,如今又不得不再次开口请求。寻常军械倒也罢,类似营帐、舟船、弓刀箭矢之类,经过这个寒冬加紧生产,等到明年开春用兵,眼下劣势肯定可以得到扭转。
但是像甲具之类用时偏长械用生产,绝对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大爆产能。尤其还有项最重要战车,也是郗鉴最想获得。淮南军战车结阵,伴随着沈哲子过江北上,屡次战事都曾发挥出极为重要作用。而且早前两军合作时,淮南军也曾馈赠过郗鉴十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