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谋划这些事情时候,他们也是不乏大义凛然,孺子不可重信,稳守固防尚忧不能,居然还敢主动撩拨以弱迎强。败退之局已定,江东正需要真正稳重贤能之士来主持局面!
摩拳擦掌正热之际,颖口大捷传来,满腔公义拳拳之想俱付流水,时间也真是不知该喜还是该忧,诸多纠结只能凝结为句话:“石季
煽风点火,台辅纵然还有迟疑,也实在不好罔顾众愿,加之眼下除沈充以外,也实在没有太好人选可供选择。
于是局面就步步演变到眼下这个情况,沈充离开会稽镇所赶赴京府,而江夏公卫崇担负着台辅众望南下入郡。卫崇在会稽到底做什,好处暂时台中还没有感受到。但是沈充北上害处,却是已经摆在眼前。
这些变化,本来都是能够对时局造成深刻影响,会引起大量时人尤其是青徐人家反弹变数。结果因为奴兵压境,即便是有许多忿声激言,也根本难以引起共鸣。
钱粮不在手里,用强又无兵可用,原本还可以发动舆论攻势以炒热吴人奋进对时局造成危害,结果却因为沈维周抵挡在最前线,非但不能诋毁其人,还要大肆渲染战功以稳定时局人心。台中那些执政诸公们心情之纠结,可想而知。
当然类似困境,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法。羯奴大势汹汹而来,其兵威之盛,乃是中兴以来所未有,淮南战事极有可能会出现相当恶劣局面。这并不是台辅们为打击政敌而幸求于敌人歹念之想,而是客观存在事实。
如今时局中任是谁都看得清楚,沈家是将家运都寄于淮南战,与之相同际遇还有庾氏等许多侨姓门户,以及自来便与沈氏同为进退大量吴人。所以淮南战事旦出现不利情况,为自家家业而计,也为保全众多盟友利益,沈充不可能坐视不理,极有可能要北上驰援救助儿子。
台辅们之所以松口同意沈充入镇京府,除顺应众多台臣呼声之外,也是为给后续沈充北上以提供方便。方面当然是以国务为计,另方面也是在等待个重新整顿江东时局秩序机会。沈氏父子俱都被牵制在北,江东虽然还有残留布置,但要收拾起来难度自然要小得多。
至不济,也能大大扭转如今中枢内外俱失,只能沦为摇旗呐喊窘迫处境。
虽然设想不乏周全,但世事却难尽如人意。此前沈哲子在淮北多积小胜,台辅们虽然也帮忙在都下大肆宣扬,但纯粹是为稳定人心,其实心里是有些不以为然,乃至于不乏忧虑或窃喜。淮南军新成军镇,但表现却是如此活跃,来日极有可能会吸引奴军主攻。
当城父之胜传来时,京畿民众已是沸腾次,但台辅们对此却不乏深忧,因于公心,并不觉得淮南军能够阻挡羯奴大军强攻。果然及后不久,奴军主力确定主攻方向,石虎亲自统帅大军兵压淮南。忧虑之余,些私心重台辅已经开始设想沈充离镇北上后,该要怎调整时局瓜分事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