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奴顷刻既至,若是寿春不守,受害者只会更多。但耳闻目睹,淮北民众水火煎熬,也实在痛彻心扉。是新入出镇,对此境形势解终究有浅。诸位不乏久居此乡,不知在寿春之外,可否另择旁地将那些可怜之众稍作安置?”
沈哲子这问题,主要还是问当地乡人,类似韩晃、胡润等人,对地方解还不如自己,问也白问。
听到这问题后,众人也都各自沉默,开始思忖起来。奴贼在淮北强征之烈,令人发指,也让他们不乏庆幸,幸在王师收复寿春,他们才能远于祸外。否则,眼下寿春形势未必就能好过淮北各郡。
他们虽然也未必就是旧籍淮南,但因为先来后到问题,对于后继来者其实是不乏警惕。可是驸马既然已经保证不会擅动寿春当下局面,自然也就愿意在力所能及情况下帮助下这些同胞。
少顷之后,席中人便开口发声:“寿春之外,倒也不是没有选择。是点浅见,使君既然有问,便稍作论。至于取舍如何,是否可行,还要请使君并诸位共商。”
面。
而且,早前沈哲子与杜赫商讨事务时,已经感觉到如今淮南内政运行已经达到个临界点。更多流民南来,会更大程度加重内事负担。
这些流民,当中也是有着乡宗组织,旦得不到妥帖安置,很有可能会发生骚乱,继而与淮南本地人家发生争执,会令得刚刚恢复秩序淮南再次变得混乱起来。
但如果对此置之不理,近在咫尺同胞们受于胡骑践踏都不理会,那北伐意义又在哪里?况且,这些人旦大量被奴骑掳掠,无论是否出于自愿,都将要为奴所用,反而杀向王师,给淮南军带来更大压力。
人计短,于是沈哲子便将如今尚在镇内诸将召集起来,共同商讨该要怎解决这个问题。
如今淮南军力安排,仍是以原梁郡人马前线布防,如郭诵、毛宝、路永、徐茂等能够独当面宿将皆都领兵在外,分守各处。
至于本地乡人新建成数军,则作为第二梯队,分守于淮南各地。眼下大敌当前,类似凌卓、李仓、冯举这三名独立性极强坞壁军主,也都各遣家人子弟分领部分部曲,在镇听命助战。
当沈哲子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就任从事同时兼以领军乔球便说道:“使君入镇,普立仓储于津,大飨久疾乡人,此境几十年未有之温饱。仁义大治,乡人们无不感恩戴德。如今淮上动荡,民不聊生,等乡人自然也不愿独善专享,愿将厚泽分润其余。但是眼下兵事如火,若是大开江防,极有可能引乱于内啊!”
“江防绝不可开,当此时,唯以军务当先,余者都要靠后!”
沈哲子当然知道轻重缓急,绝不会善心滥发以至于招惹到更大祸端,今次集众议事,也是希望能够讨论出个能够在维持眼下军防事务同时,尽可能多解救淮北民众方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