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军户寒伧子弟,如今却已经成因战得功武奋将军,虽然只是个区区六品下,世家子弟得授等同骂人,但对于寒门小户而言,此人事迹足堪励志传奇!
在这样氛围下,豫州军又适时放出要广募寡居并失家妇人为镇中甲士配偶,应者也是络绎不绝,短短几日间便募出数百妇人打算投军配于甲士。
这当中既有亡籍官奴吏家,也有亲长没于战乱孤女。京畿虽好,于她们却无太大关联,边镇或是苦寒,但若真如传言中那美好,未尝不是条生路。
于是在这喧闹气氛中,豫州军也开始准备踏上归途。当然也不能说走就走,君王赏赐、台中封赏这最重要问题还没有得以落实。
兴男公主对于都内热闹倒是不甚关注,此时只是满心欢喜准备着过江北上寻夫。她也明白自己这决定有些草率,皇太后未必就会准许,但这娘子幼来便与夫郎相伴,性格也颇类同,不乏果决,旦心里有决定,便立刻付诸实际,
个个都是昂藏雄壮,悍气十足,令人倍加侧目。
这些将士们,身份自然不足成为高门公卿座上客,但频频出现在建康城街头,还是在民间引起很大波澜。时间就连这些军士们打扮在都内都引起股风潮,不乏良家子纷纷效仿,以束身收口军袍为美。
这些军士们频频出现在街头坊市之间,大肆采买,既让都内民众们因都中物华之盛而倍感自豪,也不乏羡慕这些人囊中殷实,甚至不乏动念以女妻之。
以往对都内民众而言,家中女郎最好出路无非卖于巨室豪宗为奴为婢,未必能够得幸,最起码衣食能有保障。可是早年京畿被破,公卿寒家俱遭殃,少有幸免。亲身体会过那种动荡和绝望,才会越发觉得生逢乱世,无论门户高低,唯有武勇可恃。
正在这时候,都内也流传出桩豫州军卒轶事编成歌谣。讲是都外郡中士家门户,招赘游食壮士为婿子,结果这婿子临阵敢战,被将主拔出于行伍中攫升为兵长,家人因此脱出士籍,成为殷实门户。
这首俚语《兵尉曲》虽非什壮美诗篇,但却言之朴实,不难理解,尤其符合小户之家对美好未来畅想和寄望,因而俟出现,便飞快在坊市之间得以传唱开来。
时下鄙武之风虽然由来已久,但其实最根本原因还是士家军户子弟毫无经济地位所造成,家无余粮寸帛,还要承担沉重兵役,随时有可能丧命在战阵上。
这样人,哪怕以血肉铸成长城守护疆土,倍受推崇夸赞,但却连家室妻女都照顾不到,谁又愿意将儿女托之?
《兵尉曲》这故事可称传奇,然而最重要是让人解到豫州军士卒们不同其他,虽然也是多有征战,但旦被甲,则必有俸食。勇战得功,还能记功加赏,单此点,便胜过千言万语!
于是时间,这些豫州士卒们又成寒家良婿人选。尤其那个《兵尉曲》主人公胜武军兵尉莫仲被人指认出来后,更是广受追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