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峤感慨这大工事居然没有造成劳民伤财,但这在沈哲子看来,却是理所当然。
首先劳民伤财本就
因为在古代自有个永恒产业,那就是让人种地。无论再怎混乱世道,旦天下归于统,政治清明起来,没有兵灾威胁,小民辛勤耕耘,朝廷任由生产力发展不横加干涉,整个社会元气就会快速恢复过来,再次迎来个盛世。
但东晋这个时代自有吊诡之处,别年代行之有效方法在这个时代是走不通。问题很简单,朝廷根本没有足够耕地用来安置难民。旦没有足够耕地,大量民众不能归于田亩,生产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元气自然也是久久难复。
沈哲子几乎是力排众议提倡整个建康城重修计划,其实并不符合乱局之后惯用处理方法。在般人看来,场大战让整个江东元气都大大亏损,还要在这个时节大兴土木,实在是压榨民力太甚。
但是如果用旧有方法,朝廷去哪里找那多耕地?旦安置不及时,便会有大量难民生机受到威胁。然后就会有掌握田地世家豪门跳出来,以条活路为诱饵,与朝廷争夺这些难民劳力。
于是,随着大量人口被荫蔽,朝廷能够掌握到人力越来越少,越来越受到世家大族钳制。而那些掌握大量人力物力世家大族又不能抛弃成见,彼此精诚合作,于是这些本该用来做大事人力、物力,就在互相争执绞杀中被虚耗掉。
所以早先沈哲子赈灾第原则就是,定要抓住这些难民有生力量,不让他们流散于朝廷统治之外。在这样个时节重修建康城,确不算是个好选择,但问题是,如果不这做,朝廷根本没有手段和能力留住这些人口!
其实每当乱世将起,当权者总要大搞土木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其实是加强人身控制个手段。因为将要失控,所以要加强控制,可是王朝危机个基调就是土地兼并严重,并没有土地安置,只能选择营建,但这种不合时宜强硬手段往往会引起猛烈反弹,反而让动荡来得更加激烈。
但这其实并不是个无解问题,如果在加强对小民人身控制同时,能够找到个目标发动战争,方面通过战争来转移矛盾,更加强对人身控制,另方面通过战争来掠夺财富补充自己,这个方法是可行。而且在后世,便有不只个相当成功模版。
可是在古代却有个相当让人无奈限制,那就是在区域内外部环境里找不到个可以动手、值得掠夺对象,最大肥羊就是华夏自己。所以每当用到这个手段时候,往往就是内乱开启之时。
沈哲子之所以敢这做,就是因为眼下就有个现成对象,那就是占据中原羯胡。眼下虽然并不足以对羯胡发动大规模战争,但是羯胡本身存在就是种反向震慑,让江东这些人不敢明目张胆掀桌子。旦再搞大规模内战,大家起玩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