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已经失去耐心,边高声叫嚷着,边往沈园所在再往东去座江畔小楼行去。其他人听到这话,也都纷纷醒悟,大踏步追随上去。
至于人群中被嫌弃那几名粗通文墨者,心中已经满是气恼,但又不乏羞涩。他们虽然能认得出字,但又确实不明白写是什,其实心内好奇较之那些文盲还要炽热得多。于是也来不及再生闷气,个个也都往那座小楼而去。
“你们所说那个曹氏郎君,是个什来历?旁人都看不明白文句,他就定能讲解明白?若是真有如此大才,怎不被沈侯请去摘星楼上,却要在园外和群庶混在起?”
虽然追上来,但那几人心内却是羞愤不减,边疾行不落人后,边还在撇嘴讥讽。
“蠢物惯会狗眼看人!你怎知道那曹氏郎君不被沈侯邀请?人家乃是正经旧魏宗亲,就连琅琊王氏门内子弟都将他请为座
许多南渡日久人家,子弟多在江东长成,对于北地旧事已经多有淡忘,而温峤这篇文章却再将那烽火狼烟、悲壮戚哀北地画卷徐徐展开,让时人更加认识到家破人亡、神州陆沉那种苍凉,而随着刘琨个人兴衰,又有种救亡图存、舍其谁责任感油然而生!
这种感受,并不同于那些中兴名士雅趣事迹给人带来愉悦感,因为受此感染,不乏人觉得过往看到那些名流轶事有些索然无味,想要再继续延续这种情怀。
中朝以降名流,自然不独只有刘琨在北地苦苦维持,但其他要名望略逊,要不合主流,像是中流击楫、誓师北伐祖豫州,功业并不逊于刘琨,但是因为其后继者不能守节至今,甚至于兴兵内向,便不好在此时过分宣扬。
所以,对于下个要登录人物,围观者们时间也是好奇很,想要看看谁人能与刘琨并举而无逊色。
幡布渐渐被逐层固定起来,上面字迹也不再随风摇摆,清晰显于人前。许多不识字人,便纷纷望向左近那些略通文墨者。
“徙、徙戎论……这新文不类旧篇,似乎没有论述什人或事啊!”
有粗通文墨者早已经急不可耐在摘星楼外绕行,找到文章开头端,可是在观望少许之后,不免有些错愕,因为此文文风并不同于早先记述,并没有记载什人、事,通篇似乎都在大作议论。那些单独字迹,或许都能认识,可是通篇联系起来,则不免有些懵,什是九服之制?什是元成之微?
众人早已经期待良久,待见到那几个识字之人都是望着楼上高悬幡布,或是怔怔出神,或是满脸懵懂,不免便嘘声连连,不过也由此好奇心大炽。
他们虽然不识得字,但也能看到几乎挂满摘星楼外墙幡布上排列着整整齐齐硕大字体,这些识字之人自然不可能看不到,但却为什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前几日那位在东桑楼宣讲曹氏郎君过来没有?这几人看来也是懵懂,自己都瞧不明白,更不要说讲给旁人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