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重要活动。庚子事变之后,众多留学生与政治人物东渡日本。当时日本国内以政教社成员为代表批知识分子,目睹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举国上下醉心欧化现象,有意建立民族自尊及增强日本人主体意识,因而提倡“国粹主义”。他们主张要挖掘属于日本自己文化传统,将其发扬光大,以此对抗他们眼中败坏世风西方文化与日趋腐化中国儒家传统。国粹主义在日本绝非限于学术研究,而是有着很强政治指向,它配合日本国家主义思潮,强调日本应对内巩固统治,对外加紧扩张,与西方列强在东亚展开争夺,让日本成为所谓“东亚盟主”。
这思潮很快就被那些在日本中国知识分子关注。1902年7月《译书汇编》上刊登篇题为《日本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之消长》文章。其中叙述日本国粹主义者“谓保存己国固有之精神,不肯与他国强同。如就国家而论,必言天皇万世系;就社会而论,必言和服倭屋不可废,男女不可平权等类”。戊戌变法之后避难日本梁启超在给康有为信中也提到:“日本当明治初元,亦以破坏为事,至近年然后保存国粹之议起。”黄节则认为:“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昔者日本维新,欧化主义浩浩滔天,乃于万流澎湃之中,忽焉而生大反动力焉,则国粹保存主义是也。”在此之后,中国知识分子也效仿日本国粹主义者,开始提倡“国学”。他们用“国学”这个概念来指称中国传统学术,以此区别于“西学”和“东学”。值得注意是,虽然当时提倡国学最为用力报刊《国粹学报》主要撰稿人多和g,m党有比较密切往来,他们所谓国学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君学”否定,但国学这概念却同样被清z.府及其同路人所借用。1906年,赵炳麟上疏建议清z.府设立“国学专门学堂”,以此来“保存国粹”,达到“坚国民爱国之心”效果。而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系列分析中国传统学术论著,如《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更是在知识分子圈里产生不小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如何定义国学,如何在国学框架下梳理中国传统学术,已经成为当时各派政治力量争夺话语权组成部分。
章太炎在1906年担任《民报》主编不久,就有意创办个国学讲习会,向留日青年学子讲授中国传统学术。作为章太炎结拜兄弟,章士钊甚至先将国学讲习会招生广告——《国学讲习会序》写好。在这篇文章里,章士钊先批评在科举制下士子养成为功名利禄而求学不良习气,这让国学真谛难以被发扬。随后,他又批评在追求新知背景下,不少人视国学为落伍之物。而所谓追求新知,也免不趋时好利动机存乎其间,这让新学变成另种形式科举。基于此,他指出:“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