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正当性,同时强调自己反清思想并非建立在狭隘种族主义之上,因为“历史民族”形成过程,本身就体现开放与流动特征。也正因为这样,在回应严复对g,m党民族主义宣传质疑时,章太炎指出他所主张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这样:
今外有强敌以乘吾隙,思同德协力以格拒之,推其本原,则曰以四百兆人为族,而无问其氏姓世系。为察其操术,则曰人人自竞,尽尔股肱之力,以与同族相系维。其支配者,其救援者,皆姬、汉旧邦之巨人,而不必以同庙之亲,相昫(煦)相济。
很明显,他强调是在建设现代国家过程中,超越过去基于家族、地域、族群界限,使所有中国人具有共同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起致力于救亡图存,实现国富民强。而所谓“四百兆”,就是用这样个具有高度象征意味数字来代表所有中国境内民众。基于此,他指出,“排满”g,m,是“排其皇室也,排其官吏也,排其士卒也。若夫列为编氓相从耕牧是满人者,则岂欲倳刃其腹哉!”当然,必须注意到,g,m党为宣传g,m思想,往往会使用十分激烈且极端笔调,而不太顾及是否在理论层面与史实层面能够自洽。因此,尽管章太炎对于民族问题有自己学理思考,但很多时候并不能体现在g,m党宣传实践之中。
在《中华民国解》中,章太炎这样批评以梁启超和杨度为代表立宪派:
夫讲求吏治,至纤至悉,又必履行经验而后得之,非摇唇鼓舌大言自肆者所能为。至言立宪则不然,剿袭讲义,粗涉政书,言之至易,而比于讲求吏治者为名高。
1905年,清z.府下令派遣大臣出洋考察各国政治,为施行立宪做准备。次年9月,清廷以光绪名义颁布上谕,告知天下“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析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自此开启预备立宪进程。在此背景下,梁启超等人看到实现政治抱负希望,于是开始策划成立团体,制造声势,鼓吹君主立宪。1907年10月,由康有为、梁启超在幕后组织,马良出面领导政闻社在日本东京成立。梁启超等人宣传“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z.府”,督促清廷进行政治改革,开展请愿速开国会运动,密谋扳倒袁世凯。此外,杨度组织成立“宪政讲习会”,以《中国新报》为喉舌,不但鼓吹尽快召开国会,而且认为以大小官绅为主体“中流社会”应成为促进立宪之重心,希望清廷能从善如流,顺应彼辈主张。在江浙带,以张謇、郑孝胥、汤寿潜为中心人物预备立宪公会利用其雄厚资金与广泛人脉,创办报刊、联络权要、发起法政讲习所,积极从事宣传君主立宪活动。在鼓吹君主立宪人看来,如此这般,可以消弭g,m声音。他们设想:“苟设议院,自王公卿相以及士庶人煦煦咮咮,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