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历代王朝是否行良政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能否有利于民众生计福祉为依据。比如汉制之下郡县多循吏,北魏以降均田制使民有恒产,皆不外乎此。值得注意是,他除对汉、唐这样“盛世”之制度多有认同,对那些在古人眼中地位甚为低下政权,他也努力寻觅出其中良法美意。比如被欧阳修称为“天地闭,贤人隐”五代十国中后梁,他认为晚唐之世,宦官专权,甚至操纵帝位更替,而朱温能从制度设计入手,将此权势熏天团体举打压,故值得称道。此外,被历代史家所痛斥为以篡位夺权、欺世盗名新莽政权,其置“王田”、限财产诸政策,改西汉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状,使得“分田劫假之害,自是少息。讫建武以后,乡曲之豪,无有兼田数郡,为盗跖于民间,如隆汉者矣”。这些举措流芳遗泽,同样让民众受益。
在中国古代政论里,土地分配问题备受关注,因为这关乎战国以降小农经济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对此,章太炎除在评价王莽土地政策时涉及此事,还在《定版籍》里详细论述中国土地分配问题。他于文中回忆在横滨时与孙中山讨论中国土地现状场景,强调防止土地兼并必要性,因为“田不均,虽衰定赋税,民不乐其生,终之发难。有帑廥而不足以养民也”。在文末,他还附上自己草拟《均田法》,其中规定有土地人不能任由土地荒废,凡是不能亲自耕种土地,应由z.府负责出售。这些内容实质就是防止因土地兼并而方面造成大量土地被闲置,另方面却有许多无地可种农民,既导致生产力低下,又激化社会矛盾。
最后,在重订本《訄书》里,章太炎还计划编撰部具有新体例与新内容《中国通史》。在附于《哀清史》之后《中国通史略例》里,章太炎认为中国传统史籍中典制之书有助于“知古今进化之轨”,使得“事之文野,物之进退,皆可以比较得之”。因此在他设想撰写《中国通史》中,“典”这体裁占据很大部分内容。他强调:“诸典所述,多近制度。及夫人事纷纭,非制度所能限,然其系于社会兴废,国力强弱,非眇末矣。”通过论述古今制度建立与流变,章太炎希望能呈现中国立国根基之所在与得以维系至今经验教训。此外,在《中国通史略例》中,他还计划撰写数篇属于传记性质《考纪》与《别录》,以此“振厉士气,令人观感”。
关于自己修史计划,章太炎在1902年给梁启超封信里做详细陈述:
窃以今日作史,若专为代,非独难发新理,而事实亦无由详细调查。惟通史上下千古,不必以褒贬人物、胪叙事状为贵,所重专在典志,则心理、社会、宗教诸学,切可以熔铸入之。典志有新理新说,自与《通考》《会要》等书,徒为八面锋策论者异趣,亦不至如渔仲《通志》蹈专己武断之弊。然所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