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生于乾隆中叶,通过家族几代积蓄,家资充盈。据章太炎说,章均家“赀产至百万”。章均曾经在当地县学做增广生,后担任训导,教于海盐儒学。后来他用自己钱财创办苕南书院,又购置田产设立章氏义庄和家塾,养育族中子弟。当时章氏宗族人数多达三百余人,其中贫寒子弟也可至家塾中学习受业。
章太炎祖父名叫章鉴,字聿昭,自署晓湖,是章均最小儿子。曾入县学为附学生,援例为国子监生,但不愿出仕为官。借助师承关系,他较为广泛地解古今学术梗概。章鉴非常喜好藏书,积累许多宋、元、明旧版书,并用此来教授子弟。中年以后,由于妻子之病为医所误,他开始钻研医学,购买大量医学典籍,对历代名方甚为熟悉。章鉴经常为亲族治病,还为周围穷人免费治疗。太平天国军队占领余杭期间,苕南书院毁于战火,义庄券册也遭焚毁。章鉴为躲避战乱,开始以行医为生。他度担任太平天国乡官,但却不想久任此职,在为位太平天国将领治好病后,他就辞官返乡,无意仕途,专门为穷人看病。
章太炎之父章濬(字轮香)是章鉴长子。廪生出身,成绩优异,但屡次应试而未能中举。左宗棠率军来浙江与太平天国作战时,章濬曾向其献地图,并进言善后之策,左宗棠对其颇为欣赏。1867年,新任杭州知府谭钟麟聘请章濬为幕僚。之后谭钟麟迁任河南按察使,承担起镇压捻军起义任务,但章濬却不想长期离开家乡,遂以母亲年高需要照料为名,辞职返回故乡。在余杭,他担任县学训导,成为当地知名士绅。晚年热心于家乡水利建设,同时与其父样,经常给穷人看病。章太炎是章濬第四个儿子。
从表面上看,章太炎家族虽然在当地属于精英阶层,但对仕宦却并不怎热衷,而是将更多时间放在教育本族子弟、致力地方公益上。从社会心态史角度来看,这样种“人生规划”在当时士绅阶层中也颇为常见。至于为何做此抉择,或因自感升迁无望,或因厌倦庶务缠身,或因看透官场陋习,或因不愿辞家远行,各种缘由,不而足。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视士绅阶层在当地社会影响力。晚清下层士绅群体虽然未必会对朝廷大政方针产生影响,但在地方上依然有着举足轻重地位。作为地方精英阶层,他们经常和官府结成同盟,而后者成员也多由士绅阶层构成。他们在本地承担许多社会与文化职责,经常作为官府与百姓之间中介来活动。他们面替官府治理地方出谋划策,另面也时常在与官府打交道时代表地方上利益。在般情况下,官府和士绅之间主要利益是比较致。而为保持当地秩序稳定,钱粮赋税按时缴纳,伦常秩序得以维系,他们也相互离不开对方。从社会结构角度来看,章濬在当地也处于这样地位,因此他和余杭县知县刘锡彤关系密切,这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