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这种洞察力使他能将人物成长经历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让本书更具可读性,同时也更有代入感。这也是本书大亮点。们所理解李小龙,其实多数是由形象和故事串联起来,唯独缺少对那个特定时代背景解,也因此才难以切身体会到李小龙艰辛与不凡。
在关于时代背景描述中,涉及多处人物和地点名称翻译问题。对于本身有中文名称,希望能尽量还原,而不是采用音译形式。由于这些名称极少在其他类似传记中出现,因此查证确认耗去不少时间。譬如李海泉赴美演出场所MandarinTheatre,检索英文时发现对应是“国华戏院”,但国华戏院开在香港,且创办时间与书中背景不符。于是多番搜索,终于在魏时煜和罗卡合著《霞哥传奇:跨洋电影与女性先锋》〔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6年版〕书中查到,旧金山有家著名戏院名为“大舞台”,建于1924年,主要是用于广东大戏演出,平时也放映电影。戏院距离伍锦霞(霞哥)家不远,伍锦霞是《金门女》片导演,与李海泉交好。之后,又搜到当年戏院外部照片,隐约可见戏院名称,并且戏院外观与马修描述致,由此才确定“大舞台戏院”译名。马修在脚注中提到常在纽约演出三个戏班,最终也在伍荣仲先生所著《粤剧兴起:二次大战前省港与海外舞台》〔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9年版〕中找到线索。关于书中提到西雅图唐人街相关地名,曾专门拜托正在华盛顿大学做交换学者北京林业大学谢屹教授代为实地查证,以确定当地华人对唐人街地区部分街道常用叫法。除此之外,尚有几位早期嘉禾电影公司武行及导演姓名,由于所引用资料是英文,特意与引文原作者、香港著名电影人龙比意先生取得联系,进行求证。至于李小龙与黄泽民比武始作俑者陈大卫中文姓名,则是在看到2006年第14期《新武侠》杂志封面后才正式确定下来,他是那期封面人物。
正是因为在名称翻译时遭遇挫折,加之本书引文较多,为求在细节表述上更有把握,根据书中所列出参考书目,尽力找来原书逐比对,并参照上下文弄清语境,如此才勉强将隐藏在字里行间意思慢慢咂摸出来。
比如在本书第五章,马修介绍美国加州华工历史境遇时,多处引用张纯如女士《美国华人史》书内容。为此,购入该书中文繁体版,详细翻看,对美国华人不同时期发展以及不同行业华人生存状况有个大致解。这不单让把第五章文字处理得更顺畅,也为后面翻译打下情感基础,尤其是译到李小龙与旧金山传统武术界发生冲突时,老派人士保守态度其实与过往华人在美国遭遇有关。在具体写到李小龙与黄泽民比武经过时,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