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回答:“连自己都不知道能活到哪天啊!”
说完,回过头去对郗虑不无悲愤地说:“郗公,天下难道竟有这样事吗?”
郗虑只能默不作答,伏后旋即被押到,bao室,幽闭而死,两个皇子同时被毒死。伏氏兄弟及宗族因此事牵连而被杀者有百余人,其母盈等十九人则被强制迁往涿郡。
就这样,曹操以极端严厉手段,扑灭刘氏王室势力哪怕是十分微弱反抗,确保自己权力和地位。
三荀彧、崔琰之死
自曹操起兵讨伐董卓以来,随着力量不断壮大,身边逐渐汇聚大批人才。在封建忠君思想影响下,这些人中有不少人是心系汉室,他们投归曹操目,是希望借助曹操力量,翦灭群雄,复兴汉室。曹操迎献帝都许后,许多人更是冲着献帝这面大旗前来。因此,所谓拥汉派势力,决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人,而是有批人。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其中些人转变立场,唯曹操之马首是瞻,不再把献帝看得至高无上;还有些人慑于曹操*威,只得随波逐流,不敢有非分之想、出轨之举。但也还有些人,始终抱定拥汉立场不变,由于曹操专权程度越来越高,篡汉立场越来越明显,他们对曹操不满也就与日俱增,最终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同曹操对立和矛盾。曹操对这来自内部阻碍,也采取毫不留情手段。他对荀彧处理,就是这方面个突出例子。
荀彧是在初平二年(191)背弃袁绍投归曹操,为曹操统北方立下很大功劳,不仅屡建奇策,还为曹操罗致大批人才。曹操对他极为倚重,每有大事,往往首先征求他意见,并往往予以首肯采纳。在曹操文臣中,要数荀彧功劳最大,曹操也屡赞其功,屡加其爵。建安八年(203),曹操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食邑千户。建安十二年(207),又为荀彧增邑千户。曹操还打算授予荀彧三公之职,因荀彧坚决辞让,这才作罢。
但荀彧心存汉室,对于曹操权力无限膨胀,他内心是并不满意。早在建安九年(204)曹操刚任冀州牧时,有人建议恢复九州,以为这样冀州控制面积广大,天下就易服从,荀彧就曾加以反对,表面上说这样做反而不易谋取天下,实际上未尝不包含有抑制曹操势力用意。建安十七年(212),当曹操打算进爵国公、并加九锡时,荀彧敏锐地觉察到这是曹操谋求代汉个重要步骤,就再也不肯保持沉默,而公开站出来说话。当董昭根据曹操旨意,特地前来秘密征求荀彧意见时,荀彧明确表示反对,说:“曹公原来起兵目,是为辅助朝廷,安定国家,对朝廷怀有忠贞不二诚心。君子爱人以德,们不应当这去做。”
曹操得到报告,对荀彧大不满意,产生除去这绊脚石想法。不久,曹操南征孙权,上表请荀彧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