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过程中,果然有发现。
发现之,便是这些诗作里,有不少篇名和内容都似曾相识。大概是因为记忆力不够强,只好再把之前找过直接署名“唐李寒”文章翻出来看。发现,在唐李寒诗论文章中所引用格律诗样本,除去
需要到晚上六点才能结束演讲,在《北大日刊》以及数据库里翻找那两天(也就是九二三年三月五日之后几天)其他日报新闻,都没有任何关于北大演讲提前结束报道。也就是说,人在沙滩即北京内城腹地唐芬瑞假若是直接带着唐李寒人或者尸体赶到离城外苇塘最近城门德胜门,路程少说也有六公里,待抵达德胜门,城门早就关闭。尸体是三月六日早被发现,那条路在白天都会有无数商队路过,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出现浮尸却迟迟未被发现,因此同样可以确定是,尸体是在三月五日晚上被弃入苇塘。
两件事放到起,所谓“密室”也就显而易见。
唐李寒被虐杀那天,整个北京城就是个密室,尸体在密室外,而凶手在室内。
或许在搜查文献过程中,也是步步地把路给走偏。将这样判断告诉邵靖,他也表示同意,并打算重新把重心调整回到最初。然而,那个最为初始问题仍旧没有丁点进展,也就是那个唐李寒情人,是谁,什身份,在整个事件中又是充当怎样角色。
没过会儿,邵靖又发来信息,这次并不是用邮件形式再扔给大堆文献资料,而只是发来两个名字:牧晓、寒叟。
这是种默契,就像什都不说直接发几个关键词给他,他就知道要查什东西样,当看到这两个名字时立即就明白他意思,打开数据库开始检索。
按出现时间排序,先是寒叟后是牧晓,以九二〇年为界,以九二三年为终结。
显而易见,这两个名字正是唐李寒用两个笔名。署名“寒叟”全都是旧体诗,而署名“牧晓”却无首诗作。唐李寒这个家伙,在自己印《愚荆馆诗话》之后,似乎也完全放弃诗歌创作以及他对他自己研究出来诗歌理论坚持。
使用以“叟”为名笔名,倒是更能体现出个自命不凡却又无人认可年轻人心态。随后又改为带有朝气和希望意思“晓”,也许算是他心态逐渐成熟个表现,只可惜三年之后所有进步都戛然而止。
“寒叟”诗作有七十篇,除去三篇早在九四年就已发表,其余全是在九八年到九九年这两年间发表。在邵靖找来材料中知道唐李寒出生于八九八年,也就是说他在十七岁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表诗作。无论作品质量到底如何,能做到这步也该称得上是个少年才子。九八年算是唐李寒创作第次大爆发年份。可惜实在不懂诗歌,旧体诗也好现代诗也罢,都读不大懂,只好硬着头皮当破解谜题线索来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