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辆自行车。骑在长安——不,西安——街上,似乎可以感觉到,唐代那些大诗人幽灵,还飘浮在空气之中。边骑车,边欣赏两旁街景,觉得这样骑车游西安,恐怕正像从前骑马经过长安样逍遥惬意。九月初秋,暑气已消,天开始凉。不少秀丽现代西安女性,穿着高跟鞋,在路上骑车姗姗经过。可惜这时不是三月,否则,简直可以用杜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来描述。“肌理细腻骨肉匀”句,用来描写现代西安丽人,依然还是非常恰当、非常贴切。
骑车到大雁塔,才确实领会到,唐代长安城之大。从住解放饭店出发,直到大雁塔,只需经过条马路。这条路又宽又长又直,两边种满梧桐树。如今,它长约八公里,分成三段,分别称为解放路、和平路和雁塔路。骑快个小时,才来到和平路尽头,也就是明代所建和平门附近。但这还只是走完半路程!从和平门到大雁塔,还有几乎个小时骑车路程。当然,悠闲地骑车,目在欣赏街景,并不急着赶路,骑车速度比较慢些。但在唐代,这条长约八公里路,如果步行话,恐怕至少需要四五个小时。换句话说,单单从城北走到城南,就要花费半天时间。
登上大雁塔顶楼,向北瞭望整个西安市。在大雁塔上,来时那条大路,更显出它笔直和修长。望不到它尽头,只见到它慢慢消失在两边梧桐绿叶丛中。往南瞭望,则是大片农田。东南面,就是唐代有名曲江池遗址,杜诗所说“长安水边多丽人”“水边”。如今,它早已干涸,变成农田,再也见不到“水边”。
在大雁塔上瞭望,更证实,今早抵达西安时。大“发现”,那就是在西安城中,是绝对见不到山。连远山朦胧影子也难以见到。刚抵达西安火车站时,想起老师刘子健教授好些年前对说那番话,连忙往南看。可是,哪有终南山影子!这终南山离西安城,至少还有三十公里路。即使在天气晴朗日子,恐怕也是望不到。至于唐太宗皇帝远在醴泉县坟墓昭陵,更是在七八十公里以外,在长安城中更不可能望见。
奇怪是,唐代诗人们写起诗来总喜欢说,他们当年如何如何登高瞭望昭陵,好像真有那回事。比如,公元850年,杜牧即将离开长安,到湖州去出任刺史,就曾登上大雁塔附近乐游原,写下那首《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绝》,里面就有句“乐游原上望昭陵”,好像要跟太宗皇帝辞行,依依不舍样子。杜甫和许多其他唐代诗人们,也都写过类似诗句。看来,唐诗中这些“望昭陵”举动,都只是种象征姿势,求精神上之寄托而已。长安城中是绝不可能望见昭陵。
当年杜甫、岑参等大诗人登临过大雁塔
之所以那关注山跟西安关系,很可能是种“职业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