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这不需要证据,这是常理。
无奈地看着王耑,有些被他常理打败。可还是不死心。说:“朱玉兰不是那种自私自利人,她当初卖鸡场才当支部书记,是舍小家为大家。她不是你说那种人。”
“哪种人?”王耑面露嘲讽。“问你,若说她是舍小家为大家,现在事情怎说?们去九十八趟都说不动她,算不算她当初吃小亏现在来贪大便宜?”
6
第二次去朱玉兰家,是下午四点左右。落日余晖打在靠山墙上,从远处看,就像幅油画。
房,魏镇你也可以把这当成理由。可现在那里葡萄藤都小孩胳膊粗,你让怎办?”
“盖房钱都投到村办厂,这些当年老百姓都知道。”硬着头皮解释。
王耑点着脑袋说,魏镇不愧是作家,连那久远事情都打听。可你知道她当初为什投村办厂?没有高额利息她会投?你当她是傻子?
“你说不对!”简直要拍案。说你没解她,她就是个傻子。你不能用现在思维去解释她那个年代,那是个出傻子年代。
“你说不对!”王耑是在模仿。随之他嘻嘻地笑。“话也不是空穴来风,有人跟反映,说她表面上朴实,其实心里特别会算计。当年她卖鸡场当支部书记,如果没有诱惑,她会那样干?”
从车棚里推出满是灰尘自行车,上路。当年就是以这种方式去小狼窝。久不骑车,对自行车这种工具有陌生感,身体再没年轻时那种轻灵。和朱玉兰认识时候,还是个小姑娘,仗着会写些小文章,到朱玉兰这里卖萌。当然这是新词儿,那时不会这用。可眼下实在找不到合适词代替这两个字。报告文学写完,发表,按说跟朱玉兰关系就应该终止。可频繁地到她家来,周六住在他们家,跟小奇小梅起斗地主,晚上出去起看星星。比小奇大三岁,比小梅大六岁。管朱玉兰叫大姐,他们也管叫姐姐,没垄没背(辈),在起玩得热热闹闹。朱玉兰也从不拿当客人。晚饭就是棒子渣粥,烙大饼,卷葱。朱玉兰从来不忘记让儿子闺女向学习,好像会写些豆腐块在报纸上发表,就是天大本事。
顺着村南条小路走进记忆中葡萄园,这里千亩酒用葡萄曾经在笔下生花。记得是从分地开始写起。朱玉兰上任伊始,就面临着分地。村里分地是最头疼事。地势高低,土质薄厚,都是
“你所说诱惑指是啥?”迷惑地看着王耑。
王耑说:“那个铁厂啊。据说当年效益非常好,天就有万多纯利润,岂是个养鸡场能比。”
说这是两回事,她卖鸡场在先,建冶炼厂是几年以后。第二次扩大再生产没能得来回报,钱都打水漂。
王耑说,那只是表面上,再亏她也不会亏自己,这点你放心。
说,你有证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