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要求他赋得“月过楼台桂子清”,得“清”字,他将题目关键字拆分,用到首联和次联。
“月下楼台迥,氤氲汽清。蟾光方转过,桂树已敷荣。”
不论这首诗水平如何,在“破题”上,是做到极致。
写完策论与试帖诗,宁颂不得不重新面对策论题抉择。
此时,考试所剩下时间已然不多。
问“生财”,他写“监督”,若是出题人思路并未与他致,而是只想看考生答自约束相关,那他毫无疑问跑题。
可……若真是呢?
据齐景瑜所写信里来看,这回这件事涉及人相当之广,哪怕到现在,风波仍然没有过去。
想到这里,宁颂不由得苦笑声。
这就是联考坏处。
制度和体系。
想到这里,宁颂不由得想起不久之前看到邸报。
那是件看似再平常无奇处理——时任工部侍郎被下狱,与此同时,牵连包括户部、吏部在内数十人。
与此同时,朝廷重新拨笔款项疏浚河道,加固大堤。
宁颂有些兴趣,翻找番以往邸报,发现在两年之前,朝廷刚刚才派人处理过河道。
他抬起头,考场里其他学子正在奋笔疾书,丝毫看不出有丝毫纠结。
写吗?
宁颂犹豫片刻,再凝神时,神情中犹豫已经消散——写。
不明白考官性格和意图,也拿捏不准对方到底想要份什样答卷。
如果换作是郑夫子来出题,他完全不必纠结这多。
毫无疑问,郑夫子就是想要学子答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套。
由于策论纠结,宁颂没有第时间写这道题,而是用很快速度将经义题和作诗题答完。
或许是因为这段时间内他试帖诗练得太多,以至于此次题目竟然是他做过。
毫无疑问,工部侍郎倒台与河道工程上tf撇不开关系。
用这道题目上道理来看,若是为官者将德行作为约束自己工具,那身处高位,为何还会为利益而断送自己前程呢。
可见对于治理来说,加强个人修养只能是其中微不足道部分。
可是,这道题要这样写吗?
想到这里,宁颂思路已经飘得有些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