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80年代”模式相异?另外,很好奇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化后,伦敦金融精英阶层及其政治影响途径是否也出现变化。据解,他们在英国失去霸权后依然维持寡头垄断地位,不过作者没有多提。
最后是个研究方法上问题。随着董监连结程度普遍下降,董监连结作为精英分析工具是否还有效?们是否需要种新方法来分析新形态下精英核心圈?对于美国案例初步观察是:虽然在金融化后,金融精英“进入门槛”似乎变得相对开放,获利也更个人化,只要能进入金融公司,在个人激励导向薪酬制度中,即便是交易员都能从中分得杯羹。但相对于早期跨产业董监连结,现在是个更小、更纯化精英群体——美联储理事、投行高管、财政部长三者之间精英流动及交叉连结。这个观察若是正确,下个问题是:这个金融精英圈究竟是更脆弱,还是更有能力垄断美国政策走向以及克服来自社会改革压力?
郦菁:讲到金融工具,补充几句。首先,离岸美元市场建立,最初是因为美国在“二战”后实行马歇尔计划,这导致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出现不平衡。为解决问题,美国允许离岸美元市场建立以及运行,其后果是大大提升美元地位和美国金融权力。还有些其他政策变化,比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提供房贷主要是中小储蓄协会。但到20世纪80年代,z.府不再对它们实行利率保护和补贴,要求它们在市场上竞争。因此,新型贷款模式和工具出现,比如“忍者贷款”。<注:"忍者贷款(Ninjaloan)是指给那些没有收入、没有工作、没有固定资产人贷款。">同时期还出现新货币市场工具,比如“隔夜回购”。这些都为2008年次贷危机埋下伏笔。到2000年之后,房贷市场膨胀,全世界热钱都涌到美国去,包括全欧洲主要银行。其规模是前所未有,这都建立在系列金融工具以及货币/资本市场流动规制放松之上。甚至在2008年危机之后,奥巴马还做件很重要事情,他不光援助美国大金融机构,还给欧洲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这些金融层面工具创新和制度性变化,以及金融机构前所未有兼并浪潮与混业经营,与金融精英权力变化都是密切相关。当然,觉得拉克曼有关金融精英这章并不算特别精彩,因为他用都是二手材料,很多问题没有深入,但们应看到这部分论述对于总体理论框架作用。
宋念申:拉克曼精英定义,能否适用于其他国家情况?甚至觉得他定义都不能够完全涵盖英国或者欧洲情况。他讲到精英代表不同利益,精英之间矛盾阻止社会有效调节。中国情况恰恰不样,因为精英/社会结构不样。中国不是个精英代表制社会。他框架可以套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