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支持大型企业集团。1983年2月,在经历个紧张、不眠夜晚后,李秉喆拿起电话,打给三星电子部门负责人,并宣布:“三星将制造半导体。”他宣称,他将公司未来押在半导体上,并准备至少花费1亿美元。
理查德·S.特德洛,《安迪·格鲁夫》,第218页。罗伯特·W.克兰德尔(RobertW.Crandall)和肯尼思·弗拉姆,《改变规则》(ChangingtheRules),布鲁金斯学会,1989年,第315页。苏珊·齐纳(SusanChira),《韩国芯片制造商奋起直追》(Korea'sChipMakersRacetoCatchUp),《纽约时报》,1985年7月15日。《公司新闻:英特尔芯片协议》(CompanyNews:IntelChipPact),《纽约时报》,1987年6月26日。李秉喆是位精明企业家,韩国z.府坚定地支持他。但如果没有硅谷支持,三星在芯片上所有赌注都不会奏效。硅谷打赌,应对来自日本存储芯片国际竞争最佳方式,是在韩国找到更便宜来源,同时将美国研发重点放在更高价值产品上,而不是商品化DRAM芯片上。因此,美国芯片制造商将韩国新贵视为潜在合作伙伴。罗伯特·诺伊斯告诉安迪·格鲁夫,“有韩国人”,日本“不管成本如何都要倾销”策略不会成功垄断全球DRAM芯片生产,因为韩国人会削弱日本生产商实力。诺伊斯预测,结果对日本芯片制造商是“致命”。
因此,英特尔为韩国DRAM生产商崛起欢呼。英特尔是20世纪80年代与三星签约成立合资企业几家硅谷公司之,出售由三星生产英特尔自有品牌芯片,并意图帮助韩国芯片产业以减少日本对硅谷威胁。此外,韩国成本和工资大大低于日本,因此像三星这样韩国公司有机会赢得市场份额,即使它们制造工艺没有日本那样完美。
理查德·E.鲍德温(RichardE.Baldwin),《1986年美日半导体协议影响》(TheImpactofthe1986US-JapanSemiconductorAgreement),《日本与世界经济》(JapanandtheWorldEconomy),第6卷,第2期,1994年6月,第136-137页。道格拉斯·欧文,《贸易政策与半导体产业》(TradePoliciesandtheSemiconductorIndustry),摘自安妮·O.克鲁格(AnneO.Krueger)编辑,《美国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ThePoliticalEconomyofAmericanTradePolicy),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6-47页。美日贸易紧张也帮助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