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出路而成为“不满母亲”。可是,儿子因预知自己早晚会成为那个父亲命运而不能彻底厌恶父亲,他通过与“没出息父亲”同化而成为“不成器儿子”。儿子又因为不能回应将“不满母亲”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期待而在内心深深自责,同时,儿子还悄悄地意识到,保持“不成器儿子”状态,却又正好暗合希望儿子不脱离自己支配圈母亲隐秘期待。(中略)女儿虽然没有与“没出息父亲”同化必要,却也没有像儿子那样被给予自力挣脱“没出息”状态能力和机会。女儿因为明前面人生终归不过只是委身于个无法自主男人,度过如“不满母亲”那样生,所以成为“不开心女儿”。与儿子不同是,女儿对“不满母亲”既没有责任亦无需表示同情,于是她“不开心”便更不留情。〔上野,1994:199—200〕
这里前提,是家庭中“父”与“母”不对称性别关系,“母亲”总是抱怨自己不如意,不断对孩子尤其对儿子念叨“别像你父亲那样”,所以成为“不满母亲”(亦可称“抱怨母亲”);而“父亲”则是不讲理地支配母亲“支配父亲”。在这种家庭中,产生“母子关系紧密”扭曲日本版“俄狄浦斯故事”。
这,是日本“文化传统”吗?
在传统父权制之下,女人地位取决于儿子尤其是继承家业长男之母身份。在NHK长篇历史连续剧《风林火山》中,战国时期武将正房和侧室女人们,为能让自己儿子继承家业使尽切计谋。剧中有个叫由布姬角色,为地方豪族诹访氏之女,其父被武田信玄讨伐,她自己则被武田当作战利品掠为侧室。剧作家让她在临死之际吐出“唯愿来世生为男儿”辞世之言,女人诅咒自己生为女人——太好懂厌女症。
可是,进入近代之后,本应是强有力“支配父亲”,变成“让人羞愧父亲”,“没出息父亲”。这是因为社会整体流动变化使儿子超过父亲变得可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江藤《成熟与丧失》书写于1960年代社会史意义便十分显著。60年代是经济高度成长时期,也是高等教育急速大众化时代。在这个时代,“婴儿潮代”如雪崩般大量涌入高中和大学。回顾历史,比起父母亲代,孩子代在整体上生活水准和教育水准都提高(换言之,这代作为个整体比父母亲代“有出息”),但这是时代所致,并非个人努力或能力结果。
但是,另方面,对于女性,脱离出身阶层实现阶层上升机会,不是通过教育,而是通过结婚。当女性作为“妻子”失败之后,便作为“母亲”期待儿子超越父亲。于是,儿子们从小就听母亲像唱催眠曲般念叨“你跟你爸爸不样,你要……”,他们被迫担负起对母亲怎也还不尽巨大负债。
“自责女儿”登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